结石性胆囊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过年了,孩子吃糖学问深 [复制链接]

1#

文|粒粒

眨眼之间,春节就在眼前。想想那份热闹,心里就觉得高兴。当然,最高兴的永远是孩子,一年又一年里,大人们会在重复中略生倦意,而孩子们对于过年的高兴劲儿正好可以抵消这倦意。

过年,是鞭炮的噼噼啪啪,是热腾腾的饺子,是红通通的喜庆,是压岁钱,是一家人的团聚,还有源源不断的糖果供应。

小孩子对糖的痴恋有点像恋着妈妈的乳汁,或者,比对母乳还要迷恋,断奶好断,断糖似乎并不那么容易。

这种喜欢近乎贪婪,一根棒棒糖的魔力无限,可以治愈一切打预防针的眼泪;而小馋虫们总是没有够,再多再多的糖,哪怕堆成一座山都不嫌多。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孩子们对糖果恋恋不舍呢?据科研文章说,这和母乳本身所带甜味有一定的关系,孩子们的味蕾格外敏感,一种新口味的接触可能有“爆炸般的感觉”,所以他们总是小心翼翼,而孩子口中每平方毫米的神经末梢密集度要高于其它任何身体部位,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孩子喜欢用嘴去“探索”世界的原因。除此之外,小宝宝与生俱来的生存本能使他们更易于接受高能量食物,糖,就是最快速的卡洛里。

由此看来,孩子喜欢糖本是身不由己,随着年龄的增长,味蕾的敏感度逐渐下降,对糖的兴趣也就会越来越淡。

即使我们明白了其中的原因,当妈妈的也不可能任由孩子无限制吃糖。过多甜食的摄入并非好事,即有导致肥胖症的潜在风险,又会影响孩子对健康食物的食欲,还会危害牙齿健康。

于是,爸爸妈妈与孩子们总是展开一场又一场的控糖大战,平常还好说一点,尽量少买糖就好了,怕就怕过节,美国万圣节和圣诞节都是吃糖大节,想想就让人头疼;而中国的春节,也免不了要准备好糖招待客人,家里糖多,出去拜个年,也是一把一把糖往孩子口袋里塞,这可真是烧脑筋的一件事啊。

孩子们虽小,却并非完全不讲道理,只要规则建立好,他们往往能够遵守。

万圣节的时候,孩子们要了许多糖,一个个都高兴坏了,看着花花绿绿的糖果就像财主看见的金山。我让他们挑出来一小部分,剩下医院。

然后就跟他们讲好,每天每人的糖订量只有两颗糖。女儿大了,听得懂道理,一般早上放在书包里一块,当天学校午饭后吃,另一块则回家后晚饭后吃。小宝则不同,每天只要想起来,就会嘴里“糖,糖”叫个不停,原则上还是要遵循每天两块,道理虽如对牛弹琴,却依旧要照谈不误,而把糖藏起来,转移注意力等措施对三岁以前的小朋友也都有些帮助。

防患于未然,不妨跟大一点的孩子先制定好春节期间的吃糖原则,而小一点的孩子则更多的是用替代食物、转移注意力等方式防止过度吃糖。

原则有了,方法也准备了,可是事情的进展并不会很顺利。无论是大孩子,还是小孩子,都难以抵制糖的诱惑,自律并不是一件简单事,对大人来说也是一样。

孩子们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吃糖的理由,也总会想方设法让父母放宽限量,而对于小一点的孩子来说,要来要去得不到,最直接的办法可能就是倒地打滚,哭闹不停。

如果遇到了这种情况,大人们应该如何应对呢?

虽然规矩不应随便破坏,更不能因为孩子哭闹而放弃原则,但我仍旧以为人性化对待孩子的要求比较合理,这里面还有更深一层的原因:面对小孩的要求,大人要有让他们取胜的机会。

为什么这样呢?有一句话古话说的好: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小宝宝饿了,通过哭来表达需求,而这份需求传递到母亲的耳朵里后,他的需求就会得到满足。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会说话之后,开始用语言表达需求,而如果他们不表达,或是把自己的想法埋在心里,则愿望就不会被满足。

同样的,孩子成年之后,就像我们现在一样,经常需要为了争取合法权益而说出自己的想法,同样地,需求首先要表达出来,最好方式要合理或巧妙,但最起码的表达是必须的,你若不说,老板可能以为你对现在的工资很满意呢,而你会发现,一些可能工作还没有你努力和出色,却因为叫的响而薪水比你高。

那么,孩子这种需求的表达自小时候应该得到适当的鼓励,越是他们表达的比较合理,或是费劲心思要达到目的时,家长越是需要偶尔让步,让孩子取胜,不就是多吃一两块糖吗?三块和五块并没有大的区别,而家长偶尔在孩子为争取两块糖时的让步则会给孩子一种暗示:有要求说出来,就有希望得到满足。相反,如若一味地拒绝,孩子则会丧失表达的勇气,说了也无用,那还说什么,久而久之,连表达的欲望就没有了。

当然,这需要掌握一个度,孩子们要有“获胜”的机会,但并不意味着这种获胜是无止境的,并且,在小宝宝哭闹打滚或大孩子用不礼貌的方式提出要求时,大人则不能让步。目的是奖励孩子用礼貌的、恰当的方式提出自己的需求,而不是屈服于孩子们的无理取闹。

家里有大孩子,也有小孩子,这样的情形我经历过很多,而每一次,我都尽量思考一下,是否坚持原则,还是应该刻意“认输”,让孩子尝一下胜利的味道。

孩子也都机灵古怪,总是想尽办法来满足自己的要求。

女儿有一个好朋友,是一个比她小一岁半的小女生,我曾经和这个小女孩战斗过。她体型略胖,极爱吃糖,每次在我家玩时都会多次找我要糖,而她总是记得提醒我:“不要让我妈妈知道。”自然,她的妈妈也会限制她吃糖的数量,于是她钻了这个漏洞。我认为这是比较聪明的表现,答应替她保密,但保密的同时也有原则,多给两块可以,但再多了就不可以了。

她并不会无理取闹,取胜两次,再被拒绝后就很平静地说:“好,我知道了。”

这个小女孩的故事说明了一个道理:孩子不仅明白自己应当遵守的原则,而且知道该如何利用“手段”来争取自己的利益,同时想要尽量保护自己,但不会无理取闹。

我举这个例子还有另外一个目的,过年时免不了要走亲访友,大家都喜欢孩子,亲朋好友也会热情地满足孩子们的各种需求,这便是小鬼头们“钻空子”的最佳时机,因此,大人们之间可以提前有交流,或是坚守原则,或是偶尔让步,找到最佳的平衡。

新年,是一个团聚而快乐的节日,糖,又是甜甜蜜蜜的象征。虽然免不了要和熊孩子们展开一场场拉锯战,但总之,和孩子一起享受健康快乐才是生活的本质。

——感谢阅读——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