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左云农谚农时农事
曹文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大棚与地膜技术推广,农作物新品种栽培,畜种改良,过去的农谚已经失去了对农牧业的指导意义。随着农业机械、粮食加工机械以及新技术新工艺的广泛运用,过去的农具和食品加工器具进入了历史博物馆。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机械化推动了集约化,提高了农牧业生产效率。年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后第二天,习近平同志视察建三江垦区,对谷神收割机很感兴趣,对农业机械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给予充分肯定。伴随农业机械化、规模化而来的是城镇化进度加快,农业人口锐减及老化,用过传统农具、粮食加工器具和作坊、匠人用具的人越来越少,听过农谚的人也越来越少,甚至不知二十四节。但它们在越千年的农业社会里直至几十年前还发挥着重要作用,应当作为农耕文明的历史文化遗产记录下来。
农谚农时农事因地而异,因候而别。二十四节气全国通行,而同一时节农谚农时农事各地不同,甚至种养植的物种与使用的器具也不尽相同。
由于经历所限,种养植之事又不想用二手资料,只能重点说我从小生长和从事劳作的左云。左云位于华北平原和内蒙古高原交界处,大同盆地的西沿,气候干燥偏凉。
古以一年划四季,四立(约2月5日立春,5月5日立夏,8月8日立秋,11月8日立冬)为四季开始。天文学意义上以两分两至(约3月21日春分,6月21日夏至,9月23日秋分,12月23日冬至)为四季起点。气象学上以三个整月为一季:公历春3~5月,夏6~8月,秋9~11月,冬12~2月;农历春1~3月,夏4~6月,秋7~9月,冬10~12月。与农谚农时农事关系最密切的当属温候划分法,它以5天为1候,候均摄氏22度以上为夏,10度以下为冬,10~22度之间为春秋。按我上世纪70年代当雁北气象站测报员时所得数据,以温候法划,左云冬5个月,夏秋各2个月,春3个月但比节气推迟1个月。也就是惊蛰入春,芒种入夏,立秋入秋,寒露入冬。为叙述方便,仍以四立为四季始,只是对应的农时农事与别处不同。
昔日左云农谚农时农事之一/p>
春之劳作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播种的季节,然而左云立春时仍冰封大地。春打六九头。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又一九,犁牛遍地走。惊蛰河破肚,清明河尽凌。中间是春分麦入土,又说麦坐凌茬。种冬小麦的地方早就麦苗返青了,这里的春小麦才下种。由于没经过严寒的考验和冬雪的滋润,小麦的品质总体上略差一些。
下种前先要打滤粪。打滤粪的工具是铁钯和大洋锹(平头带脸的大锹)。先和粪,用人屎尿把畜便、脚泥、杂土、绿肥等草粪和好蒙一天。再擦粪,摊开蒙好的粪用钯子擦细。拣出砖头瓦块石子玻璃渣和长草。最后滤粪,先拨拉出少量细末起小堆逐步滤。把擦细的粪往推顶上扬,细粉挂在坡上,堆越来越大,稍大的块骨碌到坡底,搂出来再擦再滤,直至所有粪滤成细末。我上完小时,魏子鑫老师带我们上实践课,要求滤完一大堆粪,任意一处伸手进去抓出来全是细末,没有坷垃。
滤粪之后是送粪。路好的大块地用胶皮车送,路不好或小块地用小平车送。两种车都是双轮,只是大小的差异。是旱板车的改进型。旱板车类似内蒙的勒勒车,全车木制三处镶铁。车身中部凹沟镶瓦铁,车轴两端与瓦合部位镶车键条,车辋外镶一圈包铁。车行时轴转瓦不动,车上吊个油葫芦,走一程膏点油。大的胶皮车别处叫马车、大车或大马车,就像电影《青松岭》里那种。电影主要表现“沿着社会主义大道奔前方”,见不到脚下坎坷路。只见钱广卖榛子,不知车倌累和苦。万山大叔只管挥长鞭,难料前边下坡处。下坡路遇上急转弯,来不及拉磨杆,只能眼看着把车翻,或者闯下悬崖进深渊。胶皮车车身木制,用制式轮轴系统。轴固定在车体上,车行时轮转轴不转,轮轴连接处有滚珠轴承,减少摩擦。胶皮车由辕马(骡)架辕,马驴骡拉套。架辕的牲口配鞍,上面是连接两辕头的鞍桥,下边有肚带防止仰辕,屁股后头有坐桥用以下缓坡时搓坡。两匹(头)以上拉套牲口分正套和偏套。拉套牲口脖子上套个内装软物的牛皮圈,叫套缨。套缨前是连套绳的夹棍,由上向下安插,然后在下方扣合。这样拉车时有套缨缓冲,既能用上力又不伤牲口。驴头大脖细得用开口套缨,叫圪撮子,从脖下方戴上在顶部扣合。牲口多绳线多,辆车赶车得点技术,生手来理不了。赶大车的左云叫车倌、车伙子,别处有叫车把式的。通常配个年轻力壮的副手叫跟车的,协助车倌拉牲口辆车缷车装车,下立坡拉磨杆。磨杆是一根粗木棒,装在车底板下。平时弹簧收紧和车轮毂有点间隙,下立坡大坡时在车后使劲拉磨杆绳,弹簧松,磨杆磨擦轮毂刹车,快到坡底时慢慢放松。车连续上坡或停车休息时打掖儿。这是一块三角木段,其中一头固定一条绳子,平时放在车后尾。用时放下拖地推到轮后支住。重车平地停车有时打前后掖儿,或把磨杆绳拉紧固定车后尾。车辕根部还有一个倒三角形支架,装车时、缷车时或重车停车时略抬车辕放下支架,使辕马(骡)不再负重。出发前略抬车辕收回支架。装车时要注意掌握前后重量的均衡,车倌要试辕轻重。辕太重辕马(骡)吃不住,辕太轻容易仰辕把牲口吊起来。这主要是靠装车前调整粪围的位置来调节的。粪围是一块能弯曲的大铁片或树条编的片,弯曲后两头卡在车帮里,外面用大绳罗紧。粪围往前则辕重,反之则辕轻。高于车帮部分加侧板,侧板常用木板,两头卡在粪围里,增加容量。路平且不远时加两块侧板。小平车也用制式轴轮,体量小粪围也小,通常用一头驴或牛,架辕拉套都是它。光有车倌没跟车的。需要通过狭窄路段或拐急弯不好掌握时,还有一种奇异组合,车倌架辕牲口拉套。车倌相当于领导,要掌握好方向路线,科学使用畜力,口令要轻楚声音要宏亮才能对牲口有威慑力。喊骡马驴,向右叫吭(hang)!向左叫嘚儿!停止叫嘚儿……后退叫稍!稍不适用于驴,驴不会向后退。牲口踩着绳线或腿绕了绳线,拉动相应的绳,急喊“蹄啊”的合音,就能抬蹄过绳。车倌平时不轻易打牲口,关键时刻狠狠抽,才能多拉快跑。赶车的光用鞭,骑马的还有策,就是马靴后跟上的铁刺,要紧奔子上一边抽刺马肚子,才能冲上去。这叫鞭策。还有更狠的,历史上曹文诏曾把烧红的火盖吊在马屁股上,冲进敌营杀敌酋摩利沙,扭转战局官升总兵。我跟过大车也赶过小车,深知农谚所说,牛马牛马,不走就打是有道理的。
哪块地送几车粪是有计划的。考虑到耕种时抓粪的方便,要均分几堆,避开起墒位置堆圆。一两天不种还得在粪堆上蒙一层细土,防止挥发减肥效。粪堆下面的圆形小地块叫粪盘,庄稼长得明显比周围庄稼壮。这最直观地证明了那句农谚:种地不上粪,就是瞎胡混。上的肥少了尚且差,不上粪就更可想而知了。
耕麦子时抓粪的要比牛犋先到,把麦种加杀虫药和地头的粪拌匀并计划好每段要装多少。牛犋一到开耕就跟着抓粪。抓粪时胸前挂个长条形粪笸箩,脚走墒沟,双手交替快速出把,均匀抓粪。甩到墒沟最好能往前跐溜,叫拖把子,使粪和种子更均匀。这个技术初学者掌握不好,只能靠手倒得快。人们用唱大戏的比抓粪的,肚腆得像唱黑的,步碎得像唱旦的,手快得像打板的,确实难拿捏。我抓过粪但不能算好抓粪的。所以农谚说:三年学个买卖人,一辈子学不好庄户人。
耕地也得把式。好耕地的用调好的牛耕出来直溜匀溜,将来又好锄耧又好收割。赖耕地的或刚调出的牛耕得圪溜拐弯,管理收割都是麻烦。
耕地用犁。犁最早出现于奴隶社会。以商周为时代背景的《封神演义》里就有殷郊岐山受犁锄。当时犁已经普及,只是借用来作刑具,不像炮烙是专制刑具。传统木犁通常用榆木制成,制作过程叫砍犁。犁床是一段短木,用时平行接地,前端安铸铁犁铧用以镬开地面。犁铧向后斜上方固定一个有缺口的铸铁圆盘叫犁儿,把犁起的土分向两边,由于长时间土磨表面光滑也称犁镜。犁床后部固定一根斜向后上方一米多长的犁把,末端向后拐弯,用于耕地人扶犁、提犁。犁床中部固定一根向前弯曲的犁弯。最早犁弯也是木制,因选材困难后改为熟铁打制。犁弯的前端接一块竖木板叫舵(读tuo二声)头,用以导向及连接横(读hong二声)杆。横杆后侧中部连舵头,前侧有四个拉环。如果是两头成牛,各拉本侧两环。如果有一头刚上套的牛蛋子,则只拉一边环,成牛内侧拉绳向对侧移一环,形成1:3拉力比,不会把犁拉偏。喊牛的口令与喊骡马不同:向右是哒哒!向左是哩哩!耕到地头回头让牛走耕过的墒沟喊:二墒!耕地适合用牛,马驴骡都不如牛,养不起也租不起牲口的人家用人拉犁就更慢了。牛跑不快但有耐力,适合干田里活儿。年6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就引用了古语: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当然有些老话也有片面性,比如老话说老婆当家驴耕地,孩做营生若人气。就贬低了妇女儿童。
牛再有耐力也有限度,一般牛犋早出午收,耕作量5亩左右。5亩地为一晌,20晌地为1顷。正赶上1块地略超点,地又远不值得再去一趟,就得捎晌,但要注意减少下一天的耕作量,使牛力充分恢复,可持续耕作。耕牛下午休息,耕地的人下午放牛,抓粪的人下午还得打滤粪草准备第二天用。合适耕种就那么几天,不敢放松,真是人比牛还忙。不过人毕竟不是牛,当牛做马只是比喻。至于某某说自己文化大革命被关了牛棚,更是子虚乌有风马牛不相及。他们只不过不能骑在百姓头上作威作福,不能吹皮,不能牛哄哄了。吃得比老百姓好,住得比老百姓强,干点活儿三个也顶不了我一个。还有住独幢楼天天喝茅台也说被关牛棚的,牛字一撇也没有,牛毛一根也不沾。简直是玷污牛的形象,亵渎牛的精神。叫他看看什么是牛。牛老了拉不动犁或伤了蹄胯治不好,只能吃肉。所谓老牛力尽刀尖死,使唤牛的人从感情上觉得过不去,但留下来又养不起。也有的变通一下,老活牛卖给食品公司,自家人不吃自家牛。食品公司还得把牛皮卖给鞋厂做鞋去。
犁开的沟叫墒沟。一块地不太宽时通常秋耕时从两畔开始,结束时在地中间留下一道墒沟,这种耕法叫合交(读四声)。春种时从墒沟处起墒,耕完在两畔留墒沟,这种耕法叫夺浮。耕末犁时把犁身向内侧倾斜,使犁起的土向内侧翻,肥土不外流。较宽的地块用一夺一合法,仍从原留的墒沟处起墒。如果地的两头不一样宽,主体耕完后就剩下一块三角地,叫斜子。斜子要小调头再耕种。耕地的中间时通常在本地块调头,这样两头就有一小段没耕种。耕完中间后在两端地头横着耕种,称耕横头。
耕完横头,抓粪的先走。耕地的缷犁再套上磨余磨一遍。磨余有两条约五六尺长的主杆,以硬木湿枝拧编。隔尺把加一个带双孔的板套住双杆紧定。编到两头各加一块板,板外侧在杆上加木销固定。磨地时把有编条头的一端向后横放在牛后接拉绳,耕地人两脚分开与肩同宽踩在磨余板上,增强磨余和地面的摩擦力。牛拉磨余走过,耕地平实,种子更易发芽。
耕了麦子耕莜麦、豆子,方法差不多。唯有蚕豆(左普叫大豆,不同于普通话管*豆叫大豆)不拌籽儿抓粪。大豆和玉米、山药耕种时都是点籽儿,间隔较大。施底肥的方法有两种,粪多时耕前满地攉粪,粪少时像抓粪一楼往垄沟里撒粪。因为不拌籽,耕大豆、玉米、山药的底肥不需要滤那么细。种山药前一天得切籽儿。选中等大小山药切成五六块。要注意下刀的位置,确保每一块上都有芽眼。在山药把儿的对侧有一组集中的五六个芽眼,俗称攒卯星,切籽儿时要破开,不要留在一块上。大豆、玉茭、山药要求垄宽,隔一犁点一犁,点籽儿消耗体力不大,可以配个半劳力。
春天是植物播种的季节,也是动物繁殖的季节。牛思群,等着蛮(读四声)。猫儿嚎春成半夜。驴起草,叫得欢。压猪压得连轴转。马起骒,常吊线。绵羊配羔鸡匝蛋。狗遊食,可街转。兔撵对对寻那半。鸡匝蛋后大约一个月,母鸡奓窝体温升高,开始孵蛋,21天出小鸡。然后进入另一个繁殖周期,一年能孵好几窝。有时天凉了还从鸡窝搬到热炕上去孵。兔的孕期是1个月,1年能下好几窝。猫和狗的孕期2个月左右,1年也能下3~4窝。猪和羊的孕期4个月左右,1年也能下2窝。猪崽可以捉出去单喂是个半月大,所谓:猪离母,四十五。羊最多生双胞胎,但1岁母羊就可以再生,因此有母子下母子,三年一五子之说。一位伟人曾说,猪为六畜之首,实在天公地道。有位畜牧老师曾按猪的平均孕期天,换算成3月3周零3天,好懂易记。猪都是多胞胎,一窝最多十几只。因为猪有超强繁殖能力,所以小猪只选极个别极为健壮者留作母猪和种公猪,其余全部劁骟育肥。农谚云:正猪腊猪。可见选留的种猪母猪都是从冬天生的这一窝里选。牛的孕期天左右,和人的孕期非常接近,因而儿童补奶首选牛奶。如果在牛的胆囊植入*架,能生成珍贵药材牛*,也是畜主一笔不小的收入。马的孕期11个月、驴的孕期12个月,生下驹来都有四五十斤,毛干就能站。卧下1米长,站起抬头1米高。驴马杂交生骡子,耳长介于驴马之间。骡随母姓无生育能力。驴下的叫驴骡,马下的叫马骡。俗话说:驴下骡子带*相。是指骡驹体量大,驴妈妈生产时更痛苦的模样。当年大牲口是农家的重要财产,因此大多数畜主选到良种站配种,以求下一代更加健壮更好使役。生产队的大牲口更是如此,还有专职饲养员。一家养一两头都是肉猪,养母猪的人家也大都找优良种猪去压,以求下的崽多个儿大卖个好价钱。有一个笑话说,一位良种站站长责任心非常强但事必躬亲。他刚出去开会两天站里就打电话,说最好的一头种公猪得急病死了。请示是先去买一头还是等站长回来?站长当即答复:等我回来!
春末野菜生,挖回来正好吃。野菜首当苦菜。旧社会男人走口外,女人挑苦菜,说的就是这种菜。挑是有选择地挖,比如挑刺。细分起来,又有甜苣苦苣两种。甜苣芽微红,根白嫩,苦味不明显,是上等货。苦苣芽绿色,新芽也不太苦。这两种野菜一露头就挑最好吃,叶长大了味道就差一些。可以沤汤喝,和甜草苗(甘草)汤配合,败火效果好。无论啥时挑菜,地下横着的深色根要拣出来。去年的豆茬收割时有炸角的,秋耕翻下去了,春末冒出了野豆芽,挑回来比甜苣还好吃。春耕翻出来的黑山药,在地冻干了,拣回来洗洗焖出来,圪筋圪筋挺好吃。也可以磨成黑山药面,加杂粮面做饼子。再往后地里有灰菜,老来红,拔回来或摘叶也好吃。
昔日左云农谚农时农事之二/p>
夏之劳作
夏季应该是植物生长的季节,但左云农谚说立夏忙忙正种田,小满前后点瓜种豆,芒种芒种正忙下种。这也难怪,按温候划分法,左云入夏在芒种节左右,在这之前主要忙着种。
入夏以后,主要耕作方式由耕变耩,农具由犁变耧。耧和犁都是古代农具耒的变种,是下加铁尖的农具。耧的特点是耕播合一,数量是三垄齐下,已经具有现代播种机的雏形。耧的甚本样式是:三条带铧的耧腿,上面不带圆盘铸铁镜。耧腿空,可下籽。上方置盛种籽的壳称耧斗壳子。斗壳下方有调节出种量的抹棍,再下方有铁条带铃铛的打籽铃。摇耧时铁条左右摇摆出种,不摇时堵塞耧斗不出种。耧适合耩较小种籽作物,如谷黍、胡麻、油菜籽等。耧向前有两条斜向伸出的杆称耧仰杆,用于辆牲口。驴适合拉耧,也有用人拉耧的。耧起的土不多,不需要犁镜翻。但耧一镬而过,没有下一犁翻土盖种,更没有最后磨余磨平。全靠随耩下种后两端土自然滑落掩埋。因此就配上了播种利器砘磆碌。砘磆碌以一木穿三圆石砣,很像算盘珠。木两端头正中有转轴,挂木制砘磆碌叉,前方连绳由一人拉。拉砘磆碌和抓粪都是苦营生,但拉砘磆碌不需要技术,有劲就行。我拉过砘磆碌,拉着费劲,转场扛着更费劲。因为耩田是一趟三垄且不需要磨。因此一晌就耩十几亩,急了下午加耩。种的越到后来越赶,再拖就违了农时,误了农事。
耩田不分夺浮合交,都是从一块地的这边依次耩到那边,所谓挨籽尽畔。遇有梯形地块把三角地斜子留在一边,再短调头耩完,最后耩横头。地块东西方向长的叫东西整,南北方向长的叫南北整,斜方向长的叫圪料整。我们旧高山村北第一片开阔地叫城墙后头地,再往北一片也是东西整的地就叫长整地。分割地块的首先是河流,这往往也是村界。比如旧高山村,西有七磨河与纸房头村为界,北有十里河与猪儿洼、梅家窑、胡泉沟三村为界,东有小豁儿沟与叶子山村为界。道路也是田块的自然分界。无论穿村公路还是村间大路都自然把地块隔开。崖头是梁地和滩地、湾地的分界线,两者高差一两米,形成自然分界。圪塄是人为设置的地块分界线。特别是梁地整体不平,用圪塄隔开,使一块地相对平整,达到准梯田,便于耕种。梁地石头多,圪塄也是堆放地里拣出大块石头的地方。梁地费铧,这是不言而喻的。在石头瓦块上耕耩磨损自然严重,弄不好还打了铧。钝牛秃铧短鞭子自然不行,牛钝了多抽,铧秃了或打了重回炉,鞭短了接倒稍。
倒梢是鞭子的末端,上接鞭桯,鞭桯后接鞭杆。竖起来鞭杆鞭桯都有一人高,新倒梢有尺把长,这是为了耕种时隔犁耧打牛驴,赶车是坐车辕打拉套的牲口,架辕的牲口最多用鞭杆杵一下。新加坡施鞭刑的鞭子没有鞭杆,因为是近距离面对屁股抽,直接手拿鞭桯挥起来。倒梢越打越短之后就换。倒梢也是用熟好的牛皮做的,不过不像鞭桯那样多股拧成,而是单条的,像豆腐丝一样粗细。说到鞭子突然想起前几年广为流传的三鞭子的笑话:一位农民赶着驴拉小平车进城,毛驴不认识红灯照常往前走。他赶紧跳下车拉住,凑在大耳朵旁边说:咱们不是警车,不敢闯红灯。毛驴也没弄清他说啥,乘笼嘴没戴好,低头就吃路边绿化带的草。农民啪就是一鞭子:你是驴驹,不是律师,咋能走哪啃哪,还敢吃嫩草。毛驴不明白为啥挨鞭子,仰起头来大声叫唤。农民又一鞭子:还当你是法官呢,大天两白日k歌,也不注意点影响。毛驴刚平静下来,一只宠物母狗过来拱了拱毛驴的前蹄。毛驴感觉软乎乎的,也没有踢。农民真火了:啪啪啪三鞭子,反了你啦,敢和领导比,接受异性按摩!
圪塄上长着根系发达的多年生白草,和土石绞合起稳固作用。圪塄又是便捷的田间小路,刚下完雨也没泥陷不住。湾地滩地都是平地,只是湾地容易上水。湾地滩地石头少,圪塄也少。有的两家地界就立个木桩,但这容易起纠纷。
耩田先从谷黍开始。头一两天得揉籽儿。谷黍留籽儿都是头年秋天挑颗粒最饱满的穗挂在墙上。让耗子够不着,雀儿飞不进来。生产队的籽儿挂在库房墙上,个人家种小块地、自留地的籽儿挂在闲房墙上,不到种的时候谁也不能动,更不敢吃。所谓饿死老娘,不吃种常,就是这个意思。年那么饿,也没人敢偷吃种籽。手揉种籽还有一个好处就是避免打场和储运时损伤胚芽影响出苗率。揉下来籽儿去除杂质,装袋备用。春起耕种的麦子、莜麦、豆类、玉米以及其后要耩的高粱、胡蔴也大多是种前现揉籽儿。只有山药籽儿不单存,选好放在窨子一角。耕前取出来切。
小块地回不开耧,就用安三角尖锄板的勾锄开沟然后撒籽儿,再砘磆碌压。需要耕种而回不开牛犋的地方可以用小锹挖坑点种。
农谚说:四月八,麦子掩老鸹。就是有半尺高啦。不等耩完田就该锄耧啦。古诗说: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是很形象的。夏种以后秋收以前,都是锄耧的时节。其时正值盛暑炎天,锄田一弯腰半天,脱光膀子也是一身大汗。背上的皮脱了一层又一层。要是地离河或泉不远,放缓时都很去喝口水,洗把脸。收工时候能洗个澡再好不过了。歇晌起来抱起二人罐,咕嘟半罐甜草苗水或沤苦菜汤,比以后尝到的任何罐装饮料都香。
锄的中间部分是熟铁打制的锄钩,半米来长,侧面看像问号去了点。直的部分后部开孔叫锄裤,用以连接锄杠(读jiang一声)。锄杠是根光木棍,长一米左右,这和使用者的身高及使用习惯有关。锄钩弯曲部分前端是扁铁头,用以连接锄板。锄板有大中小号,尖圆平头,还有丙字形的上窄下宽底部中凹两头尖的大板。新锄板大都是丙字形,磨禿了就成了平板,再磨到中小,各有用途。锄板锄钩铁对铁直接安,肯定不是安不上就是安不牢。因此要垫上胶皮或布。垫的厚度以手捏锄板安到一半发紧为宜。然后一手捏锄板一手拿锄钩,钩背向下在石头上磕几下就安牢了。锄板不需要安得很正。农谚说:勾镰厂斧,歪锄出土。厂读cha三声,像内蒙凉城厂汉(chaha)营。勾指把儿与镰刀中线夹角小于90度,厂指把儿与斧头中线夹角大于90度。锄板是小件,打造大有讲究。因为一块锄板要用好几年,买的时也分外挑剔。上等锄板是抢手货,劣质锄板买不出去。即使在人民公社时代,小农具也是社员自买自用自有。打锄板的基本要求是正牢平薄硬。锄板正,板眼牢,板面平,板边薄,板体硬。在烧红打黑成型后,还有一道考验铁匠技术的工序——端,就是像钣金工一样小锤硬砸,以增大板的密度、强度和平整度。技术咋样,从成品板上一下就看出来了。还有一种薅锄,是蹲在地上用的,全锄半米长。锄钩锄板一体,锄钩直把后部装圆木柄,便于持握。急用找不着薅锄时,把大锄卸下锄杠,手握锄裤也可以当薅锄。
过去生产队锄田是集体作业。队长或组长按地头长短、作物种类估算出全劳力、半劳力的工作量,地大就按一天分,地小就按半天分。在两个人作业区的分界垄沟处深勾一锄堆起一个小土堆,称打隔眼。社员们由老到新,由全劳力到半劳力,依次认垄开锄。分到地边正赶上不够一个全劳力的量,也插一个半劳力。地畔草多难锄,有时也少分一垄。完成分工的社员经队长检查合格可以提前收工。家里有点事又不想误一个工的社员常常中间不休息,一鼓作气完成任务提前收工,叫放了泼。30多年前有个记者写了稿子说生产队是下地一条龙,干活一窝蜂,完全是胡说八道。
队长和组长都是有管理能力的劳模,他们既劳力又劳心,一年下来补不了几十个工分。分工的地边第一个隔眼都是队长或组长的,从不减垄。那时候队干部只有多干活儿少拿工分的特权。大队干部也编在一个小队,除了到公社去开会以外天天出地。梅家窑村的*支部书记李缠套都是干一等劳力的活儿,拿二等劳力的工分,说出话来谁敢不服,谁能不服?
麦子和莜麦种的早出苗早,开锄也早。不过技术含量不高,抜掉草,两脚骑一垄,用中锄板放长锄杠趟二垄就行了。麦子从种到收四个半月,算大日期了。左云无霜期只有公历6~9月,有的年份9月下旬秋分时节就降霜。根据总体农活安排,耧两三次就行了。一般麦子高不过成人裆,耧时也可以骑垄,只是不能像锄时放长杠一拉到头,也不能用大锄板,而是得用中小锄板向麦苗根部上土,小步快走。莜麦也叫油麦、玉麦、铃铛麦,是山西北部、河北北部、内蒙中部、陕甘宁边区、云贵川山区的特产,穗像铃铛,锄耧方法和麦子差不多。
难锄不过谷子。一个庄户人,只要掌握了锄谷子这项顶级技术,锄什么都不在话下。谷子刚出苗不久第一次锄最难,只能单垄慢慢抠切。莠子和谷子伴生,第一次锄时谁也分不清,只能都当谷子留下,一寸左右留一苗。锄谷子高手眼疾手快,丙字形双尖锄左挑右剔,对草和多余的苗实施外科手术式清除。只见锄钩如龙摆尾,看得人眼花瞭乱。初学者根本掌握不了,只能一步两动,一二一二慢慢来,所以锄谷子也叫拨谷子。绝不是豫剧《朝阳沟》里拴宝教王银环左腿弓右腿蹬那么简单。到了圪塄畔草多石头多的地方,高手也得弯下腰拔撧几下,必要时圪蹴下手拿锄裤圪挖一阵。技术不行又撑不住长时间弓腰的就圪蹴下骑垄拿薅锄拨拉,所以锄谷子又叫薅谷子。问题是圪蹴时常腿也酸麻站起来直直腰腿,接着薅。说有个叫罗锤的薅谷子搬了个小木凳坐着往前圪挪,留下了罗锤薅谷子的笑话。为什么非要一苗一苗拨拉开呢?因为谷根向四周长得快,挨着的几苗将来锄二遍很难间,拔一苗带起几苗,留不下想留的苗。所以有谷间寸如上粪的农谚。锄二遍时发现莠子拔掉,有长得过近的再间一下,两三寸一苗也不为稀。谷子还得耧几遍,秀穗以后不能再骑垄,得两脚在一个垄沟里走模特步,一边用中小锄板上土。黍子、糜子首锄只拔草松土,不像锄谷子那样拨草,因此速度较快。耧时和耧谷子差不多。
豆类有多种多样。普通话里叫大豆的,左普按颜色分为*豆、黑豆、青豆,小豆也按红绿灰白等色分。有些菜豆我们种成粮食作物,如豌豆和扁豆,还有一种产量高的草豌豆。豆类一出苗就首锄间苗,苗开始都是独根,拔哪根是哪根,拔出来的可以当豆芽菜吃。垄子当中只要用锄轻轻圪斩圪斩,不能像锄谷子一样过锄。看到有石头瓦块压着豆苗的拨拉开,像锄麦一样垄间通拉一锄就行了。耧时也要适当上土。豆类有根瘤可以固氮,耧时不能太深伤了根瘤。农谚说:黑豆挖住蛋(根瘤),终究撧球蛋。
只有大豆(蚕豆)比较特殊,因为是点种的所以不间苗,又因垄宽可以放开锄。这一点和锄玉米、山药相似。耧大豆、玉茭、山药,可以用大锄板围苗多上土。种在沟里,收在梁上,就是耧时上的土。要是耧葱的话更不怕多上土,小块地葱垄宽的干脆下锹培土。虽然长不了山东章丘那一米葱白,小二尺也能长出来。散打摔跤中,弯腰把对方抱起来叫“旱地拔葱”,摔下去叫“就垄摱葱”,很形象。当然还有弯腰抱腿拱倒对方的“牤牛拱蛋”,过肩摔对方的“撒手梿枷”……
自然灾害各地都有,左云也不例外。人灰戳乱子,天灰下蛋子。蛋子就是冰雹,是夏季冷暖空气交锋的产物。小者如豆,中者如枣,大者如蛋。突如其来,破坏力强,无法防范。虽然说蛋打一条线,成灾面积不会很大,但赶上哪块地就全苗覆灭。等地稍干切干切就得补种。还有因旱没捉住苗的,雨后也得补种。补种通常选小日期的糜子和荞麦,这两种作物生长期只有几十天,算算寒露前能熟就补。要是时间不够就耕点青莜麦、草苜蓿作饲草。要是滩地湾地,也可以种点菜。梁地种菜也长不起来,最多种点蔓菁圪蛋。
左普说,发山洪不叫发洪水叫发山水,意思也对,就是下大雨山上发来的水。左云平均年降雨量来毫米。最高峰五路山的水南面的汇入境内十里河,北面的流到内蒙,西面的流到右玉。不存在上游来水,也成不了洪灾。以我们旧高山村为例,从来没听说过山水刮走人或冲塌房。下游视洪水为猛兽,我们把山水当宝贝。毛主席亲手制定的农业八字宪法:土肥水种密保管工。前三条就是土肥水。左云缺水也惜水,学大寨时冬闲变冬忙,修了不少水利设施:大井,小水库,渡槽,防渗灌渠,土板墙大圪塄,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山水就是命令,一见雨大可能发山水,都严阵以待。上水方的观察哨看见山水头儿,立刻飞奔社房报信儿,早就守候在大喇叭旁的大队长立刻广播:社员同志们,山水来啦,快澄地去哇!青壮年民兵立刻按事先的分工就位,分兵把口,开口分洪。山水裹挟着泥土牛羊粪腐植质顺渠而下,依次进入农田,土肥水都有了。一澄长三年。当然入水口也损些庄稼,但那是吃小亏占大便宜。农谚说:四月下雨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一场山水满地灌,一家多分好几石(读dan二声)。分水澄地既灌了队里的田地,也减轻了下游的负担。十里河汇御河桑干河永定河海河入海。根治海河是系统工程,包括了上游涵养水源,蓄水分洪,中游加固堤坝,下游清淤疏通入海口。我们也为根治海河作出了贡献。澄完了地队房里架起大锅灶,烙油饼,炒鸡蛋,大家高高兴兴吃顿大锅饭。
左云缺水,不怕涝怕旱。三年自然灾害主要是旱灾,偶发蝗灾。旱蝗紧密相连,雨常了蜢蚱就不发旺。当时我正上小学低年级,学校也组织我们参加抗旱。两个学生抬一桶水一路上坡,到了地里拿马勺盛出来,一马勺能浇几十苗谷子。当时唱的抗旱歌至今记忆犹新:干旱像座山,拦路在眼前。社员同志们,咱们怎么办?不靠龙王不靠天哪,全凭咱一双手,搬掉这座山!旧社会天不下雨抬着龙王祈雨,正赶上要下了,就说龙王真灵。那是扯淡!远不如打催雨弹人工降雨管事,也不如抬水浇地管事。修水利设施,平时多蓄水,旱时抽水浇地。浇不到的地方抬水浇地,才是正道。
可惜那些水利设施后来都荒废了,哪能来钱往哪钻。私挖滥采,到处开窟子出炭,破坏环境,浪费资源,打断水脉。连猪儿洼梅家窑这样河滩上的村子井里都没水了。他们无视安全法规,捞钱就是硬道理,险象环生,事故频发,隐瞒不报,持续违法生产。年5月18日晚新闻联播刚过,左云就出了大新闻。张家场乡新井煤矿发生特别重大透水事故,亡56人,直接经济损失多万元。井口就在我们旧高山村,触目惊心!更可恶的是,他们瞒报被困人数,贻误救援时机;转移死难矿工家属,妄图拿钱摆平;销毁相关资料,对抗上级调查;抽逃流动资金,逃避经济处罚;隐瞒事故真相,推卸自己责任。当然最后没有逃脱惩罚。要不是*的十八大后果断关闭小矿,整合煤炭产业,还不知弄成什么样呢。
昔日左云农谚农时农事之三/p>
秋之劳作
在左云,立秋是唯一与温候对应吻合的节气。秋为收获季,在抓紧耧田的同时,该适时收割了。收割先从拔田开始,农谚说:齐秋拔夏。拔田是徒手把成熟的庄稼拔起来打捆,以后就是装车拉回场去拾掇。
麦子最先入土,也最先离地。拔麦的要领是圪蹴下,伸手攥死一把麦,略向外即手背方向翻腕,猛力向内侧上方拔出。另一手如法。翻手腕的作用在于折弯麦杆,防止拔起时手往上溜。初学者抓把宜小,手一溜两次就划破了。一个全劳力拔4垄,12垄为1个作业单元。中间一人选快手,称拉垄子的。4垄各拔一大把之后合并麦穗朝前放在中间两垄上。两侧两人随其后,拔起的麦子并在拉垄人麦把上,同向,根部对齐,称断把子。断是追的意思。如果是半劳力,两人各拔两垄,相当于一个全劳力的工作量,外侧一人断的更远。每个作业单元后面由一人捆麦,每3~4堆扎一捆。用于作捆绳的麦子称要子,要字古义就是腰。打要子先长得较高的两小把麦子,根部张开交叉,咬合拧转几圈,轻拉两端使之结合更紧。打捆双手持麦穗端勒紧,也可用膝盖和小腿加压使之更紧,拧转麦穗端成结称捩羊头。捩得好的自然成结,捩得不好得把麦穗往要子里掖一下。每捆叫1个,每10个成1码。5组紧靠顺垄排列,两两相对,并头成人字形,码好后像一座小草房。捆田的还负有检查监督责任,看谁拔得不净,把子放得不齐不正,及时批评纠正。场面容量及处理能力有限,加之运力有限,码好的麦子不一定立刻归场,要能经得住小风小雨。过去贼少,又有看田的,没听说麦子码在地里丢了的。看田的专选年轻力壮的夜猫子,白天睡觉黑夜巡查。
收豆类也是拔。豆比麦容易拔起,要领是手贴地面抓豆根部防止豆角扎手。拔豆也是12垄一个作业单元,与拔麦不同是不打捆。这是因为豆苗不好拧要子,而且翻弄多了容易炸角丢豆。通常安排车,拨完一块地直接装车运回场面。荞麦根浅最好拔,因此有农谚:拔荞麦顶坐轿。这是受苦人的感受,要叫没受过苦的人去,拔啥也难受。
拔完了就割,割田用镰刀。左云镰刀和*旗上的镰刀形状不一样。新刀刃侧是直线,用久了磨多了中间部分磨损快弯成微弧。刀背侧呈弧形,连接刀把端打孔钉在把头,另一端是尖的。镰把前端接刀头部分是直的,后端略弯曲便于持握,这是符合人体工程力学的设计。镰刀都是按右力手设计的,左撇子大多将就用,极个别的订制左手镰。凡用左手镰的都是快手拉得了垄子的,否则招人笑话。
开镰把是考验木匠的技术,又轻巧又结实又好捉才是好镰把,弧度全凭经验掌握。前端孔打正,槽开好,便于钉刀头。为了防止转把,握把的截面略呈方形抹掉四角。打镰刀头和钉镰刀是考验铁匠技术的。好钢用在刀刃上。好铁匠打刀用钢少,用熟铁打成刀坯之后刃侧中段錾开夹薄钢片。烧红打成刀形,再烧红用长钳夹住刀背,刀口入冷水蘸,就是淬火。全刀入水容易使刀体变形,校正费时费力。打好镰刀头就可以钉镰把了。把刀头凿孔夹入镰把槽,用垫了铁片的大头方钉穿透镰把和刀头,铁刚露一点头。再垫铁片,放砧子上,把铁头砸劈铆死。镰刀的名牌是张北刀,相当于剪刀行的王麻子。有一种刀头秃短的镰刀叫打草镰。还有一刀头厚实种装两米长柄的钩条刀,是配合通铲(类似禅杖,前有圆头刃,一侧有钩)修剪乔木的。另有一种较长的镰刀装上近两米长的柄,用双手挥砍大面积高草,叫扑刀。
刚打好的镰刀需要先开刃才能用。开刃先用粗砂石磨个大概,再用细磨石磨。磨好的镰刀眼看刃口不见白线,瞎子磨刀快了就是凭经验。好刀钢薄而匀,夹在两面的熟铁软。割半天休息时吐点口水用砖头磨几下就快了。差的镰刀割不动磨不动。
处暑镰刀响,胡麻先遭殃。胡麻,故名思义是由北方小数民族地区传来的。胡麻不是麻,杆上有点纤维不多。像芝麻和油菜籽一样,是油料作物。芝麻开花节节高,胡麻开花蓝紫色。左云也种油菜,依据其籽的颜色分为*芥和黑芥,收割比胡麻略早。胡麻油叫胡油,香味浓如香油,只是有一股少数民族特有的味道,猛一吃吃不惯。其营养价值和售价都为色拉油的两倍以上。地沟油只能做成色拉油模样,冒不了胡麻油。胡麻油防治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的独特功效是其他任何动植物油都不具备的。至于内服抗衰老、润肺润肠、凉血解*及外敷滋润皮肤、美容养颜、疗疮生肌止痛,则香油也有类似功能。
割胡麻也是12垄1个作业单元,与拔田3人每人4垄不同,割是4人每人3垄。拉垄子3垄偏左,左侧1人,右侧2人。也可在右侧配3个半劳力2垄。因割田用刀,相邻者不能离得太近,以免误伤。割的要领是左脚在前成弓步,左手抓胡麻脖子,右手持刀齐根部割断,茬不能高。如发现胡麻根部地垄有石头瓦块,应先用刀尖拨拉开再割,防止崩刀。左手抓胡麻略向前推,右手拉刀略向后下方用力,防止刀顺杆爬伤左手。右手用力也不能过猛,防止伤了腿脚。左普管胫骨叫镰刃杆,也说明那儿是割田易伤部位。割3垄的顺序是由右及左,这样顺势。拉垄者割完3垄1小段就地放把,胡麻头朝前。继续向前割下一小段。拉垄者看似就地放把方便省力,但遇葫麻长得高或倒伏互相缠搅,还得开拓,也很费力。加上不能踩自割3垄以外的地垄,也受局限。右侧2人或3人则可以踩割过的地垄,便于操刀,抵销了断把所费之力。左侧1人虽然能踩割过的田垄,但那就变成了横割,也不方便。这是个适合左手刀的位置,问题是很少有人用左手刀。有的左跟手和拉垄拉开距离后会走到拉垄者身后往回倒割,但这样会影响捆胡麻的进度。
被前头割田人拉下太远称打狼,打狼的都是初学者,刚刚2垄晋3垄者或偶染小疾者。对于打狼的弱者,大家都同情。除实在跟不上的2垄暂缓晋3垄以外,大家接把接把。特别是平时常接别人偶染小疾还带病坚持抢收者,大家争着接。拉垄者接叫回头接,捆田者接叫扫尾接,旁人从中间割叫搬豁子。前面一个两垄割成三垄,给后面的丢下一垄也叫搬豁子。捆胡麻者后腰也别一把镰刀,捆胡麻和捆麦子类似,也是3~4把1捆。不同之处是在割倒的胡麻中选两把较长的,头对头交叉拧要子,打捆时用根部扭结掖在要子里,捆胡麻捩不了羊头。码胡麻和码麦子类似。割田捆田的检查监督责任还多了一项,留茬高的也要及时批评纠正。还有一种麻,籽儿虽然含油嗑着挺香,但主要是剥秸秆上的麻。麻割倒即拉回场里刮掉麻籽,然后分成腿粗的小绺加三道要子捆好,横放在沤麻坑里压上石头沤半月左右表面发绿时捞出晾干剥皮。沤不到的麻皮不离,不容易剥掉。沤过头的麻不壮易断。几时出坑,全凭经验判定。剥了麻皮分绺秆成捆,生产队留点,其余分给各户。麻皮主要用于制绳,办白事也用麻做麻辫孝子系腰,用麻秆做纸扎骨架。麻杆点火也很好用。俗话说:麻秆打狼两头着怕。是说狼以为麻秆白花是厉害家伙直往后躲,人知道这家伙不顶事只能等当两下。
还有一句农谚:处暑不出头,割了喂老牛。是说凡该出穗的庄稼到了处暑还没出穗,就甭指望打粮食了,只能作饲草。割也给不了个快刑,是对空,先尽着熟好的庄稼割。
割了胡麻割莜麦。一说割莜麦,耳边仿佛立刻响起民歌割莜麦:哥嘞哥我在山顶以上,手拿镰刀,嘶喽嘶喽割莜麦……这首歌源自山西河曲,那儿地势稍低而莜麦适宜生长地在海拔千米以上,所以要在山顶以上割莜麦。河曲保德州,十年九不收。见了粮食不要命。而左云,除了矿井,就没有海拔千米以下的地,因而平地也割莜麦。收割都是按部就班,割莜麦时妹妹也不是去山沟沟里刨山药蛋,而是哥拉垄子妹紧随,三垄两垄割莜麦。起山药还不到时候。左云处在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的北纬41~43度莜面生产*金带上,与内蒙武川莜麦同质齐名。割莜麦的作业方式和割胡麻大同小异,只是莜麦杆滑,更得注意左手抓把往前推,右手拖刀向右下,防止镰刀顺杆爬。
莜麦粒含有燕麦精,有特殊香味。莜面中人体所需的8种氨基酸和维生素E都高于大米、白面,脂肪含量是大米的4倍。莜面能预防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冠心病、脂肪肝、便秘、浮肿,广受欢迎。莜麦粒表面有芒,不利于长时间保存,也就是个三五年。
割了莜麦割谷黍。黍子种植量不大,黍穗有点像稻穗,刮掉籽儿可以做笤帚。黍籽连皮磨面叫黍子面,可以做窝窝、蒸毛糕。黍子碾出来就是*米,比小米粒大且粘,整粒蒸出来是凉糕,磨面蒸出来是*糕,过滾油是炸糕。糕谐音高,红白喜事,逢年过节,新居落成,接待客人,都得吃糕。*米还可以酿酒。《山丹丹开花红艳艳》里唱的”热腾腾的油糕摆上桌,滾滾的米酒捧给亲人喝……“就说的是*米。*米用来说人那是后来的事儿了。谷子古称稷、粟、粱。秆粗壮,是上等饲草。穗下垂,略呈圆柱体,最长可过尺,谷籽有上千粒。谷子是北方主粮,种植量比黍子大,人们几乎天天吃。困难时期也把谷子连皮磨面,做窝窝、糊糊。条件好了就碾去皮吃小米。谷子是所有粮食中保存性最好的,在阴凉干燥通风的仓里可以存放30年。谷子不但养活了北方人几千年,而且对中国革命有特殊贡献。“延安的小米延河的水,培育了英雄千千万”。贺龙带师驻左云打日寇,部队吃的就是小米莜面山药蛋。林彪带师在平型关伏击日寇,吃的是同样*粮。之后小米加步枪,打败蒋匪帮,建立新中国。直到60年代备战备荒,谷子也是主要储品。而且谷黍到现在为止也没有转基因的。
割谷黍的作业流程和割莜麦差不多。只是谷叶很涩,新手割不了半天左手就磨破。过去也不兴带手套,就在左手上裹块布顶着。捆谷黍打要子不用割倒的谷黍,而是拔较高的植株,像打麦要那样用根部交叉拧接,穗部扭结捩羊头。前面割田的遇到粪盘长的高的谷黍先留一小片,捆田的拔够要子把剩余的割一下。
收割高粱和玉米分两步。因为秸秆长太占位置,先削头擗棒子。一人挎个箩头削满了直接装车拉回场面。去了头和棒子的秸秆砍倒放在没收割庄稼的上风,用于防霜。补种的、大日期的庄稼得防霜,快熟的庄稼一天一个样,迟收割一天就能增加收成。但是没割倒冻在地里就全完了。过去气象预报不够准,通信联络条件差。一到秋天公社干部大都下村去参加秋收,只留少量值班。我在张家场公社防霜值班时只能晚饭后睡一会儿,一到十一二点电话铃响了,就得起来坐到天明。县里防霜办一来电话说有霜冻,立即通过话务员依次接通各村的电话,通知在上风点秸秆放烟。烟笼罩在没收割完的庄稼上方,能减轻霜冻的危害。
收割的庄稼陆续归场。小块地自留地的庄稼用人背或用小平车拉回场。生产队的庄稼都是大胶皮车拉,辆车和送粪时没啥两样。装车大不相同。只有拉高粱头和玉茭棒才用围子,人们拿箩头直接往里倒。装豆子用铁叉挑上车,装庄稼个儿底层用手提上车头朝里码垛好,往高层就得车倌在上码,跟车的用铁叉叉住庄稼个儿往上递。谷黍、麦子叶涩,容易积高。莜麦发滑,考验车倌的技术。装满庄稼的车高出空车三四倍也没有围栏,全靠码垛得好和最后大绳勒。两根大绳前端固定在辕囗,过车顶至车后尾拉紧固定。再用绞棒绕绞进一步加固,绞紧后用绞锥插入后部的庄稼个儿固定。赶上收工,收割的年轻人还敢坐在顶上回来。看着晃悠得挺日玄,抓紧大绳就跌不下去。
收割完庄稼就该砍茴子白,起山药、萝卜、糖甜菜了。茴子白和胡萝卜腌菜是过去左云人常年吃的主菜。山药又能做菜又能做饭还能磨粉,是主粮。过去分粮食5斤山药折合1斤粮食。莜面山药蛋,能做百样饭,可以3个月不重样。起山药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用犁顺垄耕起,后面跟人拿箩头、篮子或筐拣,称挱山药。挱山药还用挠子。挠子用3根豆丝(直径像*豆粗细的铁对折拧几圈成把,前端分成6叉,在中部用折一条略细的铁丝缠绕固定使5等份均匀。6条豆丝末端向下弯折剪齐,像一把六指硬手,用以摊土勾山药。盛山药的3种器具都是用树条编的。用3条系在底部用绳串连绑扎编入筐中、编好后上端连接交叉绑扎的是箩头,它的优点是系好选,只要锄杠粗细的木棍略弯曲就能用。且任提1系山药就能从另西系间倒出。用1条长系弯曲成门洞形,下端用1条绳绑扎连结像弓,直接编入筐中就是篮子,除了系的材料不好选以外,提系倒山药正好碰在系的对侧,需要双手各持系一端倒。没有系的就是筐。
另一种是前面的人用铁抓子逐窝刨起,后面跟人挱。抓子类似铁钯,只是齿少(只有四五根)而粗长,与柄的夹角约90度。刨山药时要掌握好角度与距离,尽量避免刨烂山药。我在东湾刨澄泥地山药时,离开山药蔓刨下去三抓子才刨出来山药。碰到石头瓦块,铁抓刨断了齿得到铁匠炉去接,刨秃了齿很到铁匠炉去碾,碾是重新打出来尖再蘸冷水淬火。起山药时要先在地块中间选几处盘子,把山药拣出来,把地耧平踩实,作为堆放山药之处。各垄拣出的山药都集中堆放在盘子上。抓刨起山药7人1个作业组,前面2人各刨2垄,后面4人各挱1垄,再后1人倒山药,专门跑腿往大盘上堆山药。赶上车来了就直接装车。起山药时天短了,中午不回家,就在地里吃一顿烧山药。烧山药通常在快中午时由有经验的老农搂柴点火,放过去大烟,把几筐山药倒上去,再把周围的灰蒙上去,一袋烟功夫就熟了。一堆山药适合十来个人围着吃,人多时就烧几堆。山药不能长时间风吹日晒,加围装车拉回村,沿门给各户按人口分了。在窨口挱出刨烂的现吃,其余都下窨子,吃时现取。
萝卜和糖甜菜不用挱,刨起来一提归堆装车,也是沿门分。砍回来的茴子白也是这么个分法。只是不下窨子直接洗了腌菜。腌菜用齐腰高的大缸,和水缸大小差不多,能放百十斤菜。洗萝卜蔓菁先削英去尖泡水,搅洗一遍换水,再用谷叶缠绕转洗一遍,冲净控干码缸,一层萝卜蔓菁一层盐至缸口,上放一块大卵石压菜,一两天后菜面下降,再填满压上。二次下降至压菜石头略低于缸沿时加满凉开水,盖上高粱秸秆做的盖,备一个带穗高粱秸秆做的打菜刷子,以后隔几天打一次沫。茴子白主要腌大腌菜,砍掉把儿去边叶水冲一下一切两半入缸,参照腌萝卜码放撒盐压菜。只是压下去较深,得填两次。旧腌菜接不上,新腌菜等不上时,先腌一小缸烂腌菜。把茴子白切丝配点萝卜丝,一层菜一层盐筑紧不压石头,腌一天后加点凉开水。条件好的加点辣椒花椒姜,三五天就能吃,一直吃过正月十五。腌菜汤称盐水,是吃莜麦饭的标配。腌菜洗过的菜都能生吃,只是蔓菁吃多了总想尿,大人说叫尿卜淋。茴子白把去了皮,一咬脆生生特别好吃。小时候跟我妈我奶奶腌菜吃惯了,现在还特别喜欢吃菜把菜根。
腌菜剩下的再归窨子。窨子就是大地窖,直井三米深两侧留脚窝便于上下。侧洞有几米深,越向里越低,使窨口下去山药容易向里骨碌。取完山药剩下的渣土可以随时清也可以收山药前一次清。窨口略高出四周地面嵌方木框加木盖,雨季盖块帆布,冬季苫些柴草。生产队留种和机动的窨子开在城墙上,有十几米深。
收割了庄稼紧接着就翻地。春耕讲深浅适度,再加上耕表子时地还没消开,也深不了。秋耕要深翻土地,大寨的经验就是建成海绵田。湾地滩地有深翻的余地,粱地底下都是石头深不下去。深翻之后还得拉个细长石滾压一遍保墒。耕山药地时能翻出残留的山药蛋,耕地人常带着孩子跟在犁后拾山药。拾的山药不多,尽有耕烂的。不交生产队,拿回自家吃了。在起了山药没耕地之前,也有孩子们挎个箩头拿张锄去挖山药。运气好的也能挖一箩头,够一家人吃三五天。
地里的回来就该场里的了。左云地多,场面是固定地块,一次开出,一直使用。开场时先把地表翻松耧平再拉些红胶泥拌匀踩实,加碌碡碾压。再度平整后表面舖软草浇水,再上碌碡碾压。待干后收去草启用。场面一角盖一个小场房,供看场的人住。四周要留出两条以上大马车通路。拉回场待处理的庄稼都堆码在四周,中间是空场用于打场或碾场。场面大,可以同时开几处碾或打,但一定要界限清楚,麻子一场、豆子一场,不能麻儿和豆儿。
场里的主要用具有:碌碡,是个圆台体石块,一头大一头小是为了拉着容易转圈。两头圆心有碌碡窝,镶嵌铁碗与碌碡辕上的铁笋吻合,膏油利于转动。碌碡辕是个长方木框架,短边中部固定铁笋,长边有圆环可以固定拉绳。碌碡一般由一头驴或骡子拉,一人驾驭。梿枷,用3~4根手指粗细、1米多长的硬木棍并排,用牛皮绳编织成梿枷板,以梿枷轴连接在2米长的梿枷杆上。通常两条一副,由两人对面排打。制式四股叉,全木制,叉柄长约1米半半,前接1根5厘米见方、30厘米长的横粱,上装4条硬木棍,略向上翘,用以舖场、翻场、收场、积草。用天然树叉制的简易木叉则3~5齿不等,不甚规整但经过熏压,末端方向一致,再截齐,更结实。木锨,在木柄前方嵌入一块长方形略向上弯曲的薄木板,用以扬场、收场。挱耙,木柄木齿耙,收场时用以耧残余秸秆。刮耙,木柄前端接一块木刮板,像无齿耙,用以收场,摊翻粮食。刮板,约半米高、米半宽的木板后边装两条柄,前面有两条拉绳。一人拉,一人推,用以收场。芨芨草扫帚。长的叫略扫,扬场时用以略去杂质。短的叫戳扫,用以清场底。扎扫帚用扎角,扎角是一块碗口粗的榆木圪墩,前端削尖利于刺入扫帚箍中的芨芨草,后端加铁圈箍能经得住反复在石头上砸。扎扫帚时先把芨芨草根部蘸水填满铁制扫帚箍,根部头露出箍7~8厘米。徒手塞不进后用扎角从根部中间刺进,扎角底在大石头上砸。然后取一小绺芨芨草根部用麻绳绑扎,拨开扫帚头,顶住扎角尖,使劲把扎角尖顶出去。新顶进的芨芨草略高出原来圈中的芨芨草。解下缠绕的麻绳,再进扎角,再用绕麻绳的小捆芨芨草顶出,重复五六次,直至箍中的芨芨草挤压变形,末梢向四周奓开。取出扎角装扫帚柄。扫帚柄前端削尖,往后留些倒刺卡,防止使用时脱落。扎好的扫帚头部用麻绳罗绑,待干后再用。
各种庄稼收打前都要先留种,选长得最高颗粒最饱满的,根据今后一两年预计种植量来留。胡麻*黑芥豆类莜麦荞麦留整株,谷黍糜子高粱留穗,玉茭留棒子,山药留圪蛋。西瓜香瓜用吃好瓜吐的籽儿,茴子白萝卜蔓菁糖甜菜等各类蔬菜都是种时买籽儿。
收打舖场先看天气,确认没雨再舖。用梿枷打的舖成长方形,略薄些。用碌碡碾的舖成圆形,略厚些。打或碾了一遍要翻场,翻场尽可能把下面的彻底翻上来,避免搅混了再舖开。反面再打或碾一遍就收场。先用四股叉挑起秸秆抖落籽粒移到旁边,再用挱耙耧起残余的秸秆。然后用刮板刮耙由四周向中间收拢籽粒,后面紧跟着用戳扫扫,直至成为一个圆堆。扬场要看风,没风就得等。风一来几把木锨齐上,从堆上铲起向下风方向上扬。利用风力和重力把籽粒和杂质分开。同时还得有一个人戴草帽顶着扬起落下的籽粒,用略扫略走短秸秆。直至扬完收走杂质,留下粮食。如果扬得不够干净,还得等风大时戗扬一次。如果秸秆上残留籽粒较多,还得晒晒再打或碾一次,称罗华。罗华下来的大多是不够成熟的籽粒,一般不精细戗扬,直接作饲料。
谷子秸秆是上等饲草,不能打压。再加上谷粒细小,压在秸秆里也不容易抖出来。所以要切下穗来碾。切谷子体力消耗不大,但要细致有耐性,通常用女劳力。切谷子是计件工分,专门有搬谷子分任务的。通常3个谷子1分工,前后晌各12个谷子,全天8分工。切完切净就收工。身体还好家里没啥事的多切多计工,可以超过男劳力。切谷子用镰刀,刀把向外刀尖向上,刀在怀前,坐在场上腿压镰把。一手抓过来一小把谷子,另一手捉谷穗对着镰刃往下滑往回拉,一刀两断,穗放一边草放一边。切谷子的只管切,一般4个切谷人配一个收谷穗捆草人。谷穗摊场待碾,秸秆捆好入草房。
黍子割回来留了种,通常按人口每家分几个捆。主要是用黍穗做笤帚,刮下来的籽可以吃顿新糕。抓住一绺黍穗往上一扽,第一节就抜出来了,刮了籽就可以做笤帚枝。可以在钝砍刀刃上刮籽,也可以在筛边罗框上刮籽。刮下来的籽量不大也不值得上场去扬,用簸箕簸一簸去杂质就行了。要吃毛糕直接推面,想吃*糕摊在炕席底下炕干碾米去糠。不过推米之前还得先加点水粉一粉。扎笤帚用湿麻绳。俗话说:麻绳见了水,活人见了*,那就厉害了。先齐中腰位置扎成大拇指粗细的小把。然后顺弯排列五把,依次绑定成片状。头部保持片状,根部捏成圆把,紧勒三道扎牢。最后把柄的末端削剪整齐。头在板石下压一个月就可用。笤帚扫炕磨短了扫碾,扫碾磨短了刷锅,且得用一阵子。扫地通常不用笤帚,而用一种比芨芨草细的轮蓿草参照扎芨芨草扫帚的方法扎轮蓿扫帚。扫院的扫帚和场上的通用。
各种粮食收了场除交公粮和生产队机动外都在场上给社员分了口粮。社员分了粮食装麻袋口袋垫木板垫起来。家家养猫少喂食,就叫它扑耗子。不像现在的宠物,白猫黑猫都不扑耗子,见狗拿了只耗子还喵喵说多管闲事。防鼠灭鼠还有鼠药鼠夹。另有一个妙招就是在粮垛垫板四周压一圈玻璃,耗子翻不上来也吃不了粮。
村里都有瓜地,专门有种瓜人。结了瓜种瓜人就住进瓜棚看。这也保不住有些年轻人和淘气去偷吃瓜,我小时也去偷吃过。下瓜时分给社员,主要是西瓜和香瓜。香瓜先吃了。西瓜一定要留到八月十五,挑一颗最大的,去掉两个上半脸,做成花篮形状,和月饼果子一起供月光爷。天睛好看月中兔,天阴就想月中仙。阴也是来年丰收之兆。农谚说: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是千年经验的总结,很准。个别村有果园,孩子们见的桃杏梨果多一点。尽管果园比瓜地防范更严,有围墙栅栏也有专人看护,但也少不了有年轻人去偷尝禁果。多数村没果园,也就是八月十五前生产队去买点,给一家分个三五斤。孩子们每个人胸前挂个用彩线编织的果络(读lao),里头装一两个鸡蛋大的槟果,十来八天舍不得吃,光闻香味。直到供完了月光爷才能补充一两个。有耐性的孩子能吊到九月九,香味弥久。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实在记不准了,可能是年),我妈做好了莜面囤囤(读dun),我从学校回来,和弟弟一块等爹回来吃饭。爹放下锄,奇迹出现。爹从倒岔子(衣兜)掏出两个*杏,给我俩看,我俩齐声说果子。爹说这是野杏,锄田回来看见了就上树摘。拿锄够了半天就够着这两颗,跌在地上有草,也没熟到,没烂。给你们一人一个。我们忙去找果络,吊出去那也相当于官二代开卡迪拉克,显摆一下。农八代有农八代的显摆方式。妈说这不是戴果络的时节,吃了吧。我俩说妈先尝尝,妈说以前吃过,叫我俩吃。爹锄了一前晌连口水也没喝,摘了两只野杏舍不得吃,给我俩带回来。我俩尝了尝,甜里头带着酸。
昔日左云农谚农时农事之四/p>
冬之劳作
过去冬季还是场里忙的时候。因为莜麦不好存,粮站不爱收。所以先打了麦子谷黍交公粮,分了山药有口粮,莜麦放在运动后期处理,一冬梿枷飘飘打莜麦直至快过年。我帮天津静海区唐官屯镇赵官屯村编村志,他们提供的基础材料上有这样一句:文革十年,社员天天夜里通宵开会大批判,白天整天在家睡大觉。我找来几位当过村干部已经六七十的老*员问:文化大革命十年,国家给你们村里供应了多少粮。他们异口同声说,一斤没有,我们年年交公粮。我又问,这十年你们村里饿死多少人?又是异口同声:一个没有!我给他们念了基础材料上那段话,他们都说:那是胡说八道!66年冬天闲了也批判过,以后就没人闹那了。一开春忙得团团转,都顾地里的。数了伏歇会儿晌,也就一两个钟头,就整天睡大觉了?66年到76年11个农业年度,除72年遭点灾,10个丰收年。我们村就是靠集体经济,从上幼儿园到老年照料中心都由村里管。没病由村卫生室安排体检,有病由村卫生室联系诊治。家家住楼房,集中供水暖电气,集中排污。全国百强村,没有一个是分地分出来的。
立冬不使牛。地里没庄稼了,秋耕也结束了,就可以撒开全天放牲口了。其实全年都放牲口,只是有庄稼的时不敢大撒把放。比如牛,前晌耕了地后晌就放,但得一个人拉着到草地里去,路过庄稼地得带着笼嘴。笼嘴是个皮筋、竹篾或树条编织的网,箍住嘴,固定在头上。不影响呼吸,就是张不开嘴吃。拉田的牲口也都得带笼嘴。放马驴骡可以把缰绳拉紧固定在一条前腿上,叫上绊。上了绊只能低头吃草,不能抬腿猛跑。还有的在缰绳头上带一个二尺长的铁橛子,拿石头钉在草地里,牲口只能转圏吃草。放大牲口来回路上都能骑,没有鞍子只能刬骑。有口诀:,马骑前膀(读pan),驴骑du蛋,骡骑当腰两头呼颤。万一跑快了还能抓住鬃坚持一会儿。牛走得稳,小孩也能骑。可是一旦惊了没个抓手非掉下来不可。所以谚语说:骑牛顶坐轿,跌下来像放炮。
地里有庄稼时,羊倌直接把羊赶到远离庄稼地的山上。哪只羊敢出圏,羊倌一石头榴过去。羊倌把子特别准,虽然做不到百步穿羊,但有时候不用弯腰拾石头,拿羊铲铲一块石头甩出去就能打在出群羊身上。大秋以后,羊倌也不要多操心了。只要操心哪只母羊早产,在野地下了羔,得包在皮袄里头抱回去。夏秋天到湿地放牲口怕碰上皮条(蛇)。一到冬天皮条也圪藏起来了,牲口可以放开了吃草。
再冷了放牲口,野草是吃不饱了。也就是活动活动,驴回来在土摊上打个滾儿。驴打滾儿是特有的全身按摩方法,靠自身重力和土地挤压摩擦,把筋骨松一松。有人把蘸豆面糕叫驴打滚,也很形象。
一下了雪,放牲口更吃不着多少了。晚上回来就得喂。谷秸秆称干草,是上等饲草,但得寸尺三刀切开才好吃好消化。切草用铡刀,就一个草头。不像包拯铡犯人的刀,分龙头、虎头、狗头。刀片宽一拃长齐腰,后部有把,前部有销孔,可以摘下来用大磨石磨。下面是铡床,中间部分与刀体同长,留一条刀缝,两侧有两排铁钉防止草滑。切草由二人配合,一人抬起压下刀片,叫切草的,主要靠力气。一人抱一绺草往刀下伸,叫入草的。入草有技术含量,不但要掌握切得长短,而且要把握好手的位置。手离远了草散切不匀,手离近了容易受刀伤。解放前夕,阎匪*穷凶极恶,用铡刀残杀刘胡兰等革命志士,无法摆脱他们彻底失败的命运。只能把自己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无损烈士的光辉形象。毛主席亲笔为刘胡兰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烈士英名万古流芳。
饲草饲料有限,大牲口明年还得使唤,首先磨刀霍霍向猪羊。农谚说:小雪大雪,宰猪卧羊。这时候肉在常温下好保存了,离年节不远了。冬至后十天,就是阳历年。大人忙了一年啦,孩子盼了一年啦,该开开荤啦。
杀猪虽然有点技术含量,但主要靠劲大、胆大。要不咋会村村都有杀猪匠。我学过畜牧兽医,劁过猪、骟过蛋,打过猪瘟疫苗,但没动刀杀过猪。只和同学们一起在老师的指导下,把一头活驴血放干,解剖了一遍。当兵到了连队,杀猪有炊事班长主刀,轮不到我这个新兵蛋子。这不是心慈手软,更不牵涉什么信仰信念。我从不信六道轮回的*话,只信马克思。他老人家没说过不能杀猪,而且教导我们: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上了战场得奋勇杀敌,何况一头猪?我不吃肉,也不反对别人吃肉。凡能大量繁殖肉用的动物但吃无妨,别把濒危动物吃掉就行。部分少数民族战友不吃猪肉,我和他们一块儿不吃。其他民族战友大吃猪肉,我看着他们吃。那时候也没瘦肉精和催长剂,吃了没啥害。老话说:百菜不及白菜好,诸肉没有猪肉香。我虽然吃菜不吃肉,但相信群众的舌头是会尝的。
杀猪时先把猪捉住横放案板上。主杀手嘴里叼刀由后侧靠猪背,以膝盖压住猪前膀(读pan)。看准猪吸气时脖子上凹进的窝,猛插刀向后下方。只要避开锁骨就能顺利进刀,尺把长的屠刀进去,没刺中心脏也贯穿了肺,致命是没问题。要不考虑吃猪血,拔刀撒手它也跑不了多远。通常考虑吃血,就由帮刀的按住猪,在猪头下方放一个干净盆,盆里事先放点盐水,边接血边搅动。接完血连盆上大锅蒸熟就成了血豆腐。切成条块和辣椒同为杀猪菜中的红色点缀。
杀猪之后是褪猪。猪血流干,烧一大锅热水,准备吹气。吹气前和先在四蹄各切一个小口,用一米来长手指粗的秃头通条插进小口向里捅,捅一次挪一下位,尽可能使猪皮和皮下组织分离。要防止用力过猛捅破皮给褪毛带来麻烦。四个蹄孔都捅完之后依次吹气叫吹死猪。气量大的直接用嘴吹,气量小的也可以用气筒打,只是气筒头和猪蹄结合部要捏紧。一边进气,一边由助手用木棒捶打猪身叫捶死猪。打好一蹄后用麻绳扎紧,依样吹另三蹄。四蹄吹罢,猪膨胀了,一肚子气出不去,还得受了冷气受热气。猪也大啦水也热啦,上台。死猪不怕开水烫,褪猪怕开水不烫。主杀手放下屠刀,立地拿起刮板。刮板是一块巴掌大的钢板,一头卷回便于持握。先把猪背朝下入锅,再左右翻转,肚子上着不了烫水就用瓢浇。然后拿刮板剃猪毛,叫褪猪。褪猪过程中,水要持续加温,保证猪受够气脱光毛,成为白条猪。这时候老鸹就不敢嫌猪黑了,光哇哇地叫。不服也下来试试。
猪成白条要割下尾巴挂起来准备开膛倒下水。猪的内脏统称下水。用事先准备好的两米多高的架子或在相距一米左右的两棵树上两米高处绑扎一根横杆。杆上绑绳拴大铁钩,铁钩由猪肛门刺入由尾椎一侧穿出,把猪头向下挂起来。后边人把火压了,猪毛捞出来。可以卖给收购点。猪鬃最好单放,扎刷的韧性和强度综合衡量是无与伦比的。
开猪膛前先在下面放个大盆,一旁放个粪筐。主杀手先从猪肛门部位向下切开口子豁开肚皮,然后理出肠子,一手揑直肠一手拿刀从肛门处切断。然后由大到小,把内容物倒出来。倒了一段,可以把倒空的肠段撕断或切断,再接着倒下一段。倒完了肠子倒肚子,倒肚不像倒肠,不能从小口出。倒完小肠已至贲门,另把幽门端食道切断,直接在胃上开一个一拃长的囗子,把内容物翻倒在粪筐里。肠肚端走待洗,换盆接。猪下水好吃翻肠子难。猪肚相对好洗一些,翻过来冲冲,揉点火磩泡泡冲冲就可以下锅煮了。大肠也好翻一点,肠管粗,只要拇指伸进去,其他四指轻轻向上翻卷。卷起个头来就好办,双手提着反过来的头儿像装口袋。另一个人一手提着没翻过来的肠管往下顺,另一手提着水壸浇温水冲洗。肠管借着水势翻得更快,翻过来后用火磩水泡泡冲冲也可以下锅了。煮熟的肠肚切断切丝备汆。老话说:嫁了老爷当娘子,嫁了屠夫翻肠子。就是说职业屠夫夫人也得下手。不过嫁了屠夫也有当娘子的特例。比如《屠夫状元》里极富正义感与同情心的屠夫胡山先后救了*金龙和他的母亲,干掉了为非作歹的奸臣杨猎和认贼作父的状元*金龙,后官至一品,他媳妇嫁了屠夫后来当了娘子。过去村里人杀猪都是亲戚帮忙友情赞助,又不收钱,顶多落颗猪头或吃顿杀猪菜,都是猪主家人打下手。
换完盆先处理3件:猪尿脬摘下来用鞋底在土地上搓搓抖抖可以吹成一只气球,比橡胶气球结实。土话说:猪尿泡打人,不疼不痒尿臊气,就说的是尿脬气球。这样小孩也有了玩具,猪肉也不会臊气。猪苦胆拽下来口上绾圪瘩拿走,正好有人伤了手指就套连药带包都有了,不然套在车倌的鞭杆头上也非常好用。这样物尽其用,也不会出苦肉计。猪胰子加火碱捣成土制胰子,去污效果胜似肥皂。过去洗衣裳都用这种胰子,有了香皂叫香胰子。洗衣最早用平板大青石称锤板石,把泡好的衣裳放上去用棒槌捶打,打一会儿翻过来再打,最后漂洗晾干。拆洗棉衣、行李里子面子也是这么捶打漂洗。后来有了搓衣板。搓衣板有两种制式,一种是在一拃宽、二尺长的硬木板横挖出沟槽,另一种是在同样大小的木板中间部分反钉药瓶橡皮盖,都是立在大盆里用手搓。
剩下的肝脾肾(腰子)连横膈心肺一齐下盆切断气管食管一盆端走,冲洗待下锅。人们做菜时习惯把肺叫肝子,气管叫呼吸圪筒。做杀猪菜的顺序是:先下肝子再下心,猪血下锅就剥葱。肠肚都是熟的,随血一汆就行。也有加山药键子和粉条的。
倒完了下水割猪头。猪头猪尾有时作为酬劳送给主杀手,也有以其他方式酬谢留给猪主的。褪毛时猪头上还会有些残留的毛,再用刀刮或加火箸烫,把毛去净,洗洗就先挂起来。一般等过年下五梢锅整煮,叫腐颗猪头。过去铧炉倒铁锅分大小不说直径多少厘米,而按熬稀粥的量来分。适合带在车上供车倌和跟车的两人做饭的小锅叫车头儿锅。能放三马勺水熬三个人稀粥的叫三梢锅,还有四梢锅、五梢锅,大户人家订制出梢锅。年吃食堂时用的是特制大锅。以后不吃食堂了,那些锅就成了褪猪锅。临年节多,冬至腊八新旧年,灶神爷爷上西天……咋也不愁消化这颗猪头。猪头靠脖子一端称槽头肉,全是肥的。现在没人想要,当年可很抢手。
割完了猪头就大卸八块。先从猪脊中间用砍刀砍开,把猪平分为左右两片。再把每片前后腿及纵连的部分砍下来,称两前段、两后段。再把两片中段的排骨和五花肉分开。分排骨和五花肉用屠刀,要均匀分割瘦肉,做到两边见红。大缷八块以后通常放在大缸里冻起来。现吃现拿现切剁。
杀羊没有杀猪那么大动静,但有特殊的技术要求:肉不沾毛,皮不沾血。因为羊皮另有用途,得保持整洁。杀羊通常扭转羊头在耳朵后头下刀切断颈动脉放血。羊血放不尽,开膛后还得从胸腔往外盛些血。羊死了先去头蹄再剥皮。割头时注意找到食道扎住。因为羊是反刍类动物,胃内容物极易回流。如果不扎住食道,胃内容物污染羊肉羊皮。剥羊皮先在胸腹部浅浅纵切一刀,把羊皮向外撕扯开。一手撕一手拿屠刀轻划皮肉结合部,既不能划破羊皮又尽可能让皮少带沾脂肪,减少熟皮时的麻烦。剥到四腿根部时分别由腿内侧纵向划开皮,撕扯下腿皮。剥皮后开膛时羊仍横放,先开胸腔舀出血水再摘心肺。摘肺时注意保护好食道以免破损露出胃内容物造成污染。开腹腔后先摘除尿脬苦胆,凡准备吃肉的大小牲口,杀了都得去尿脬苦胆。鸡没有尿脬也得去苦胆,而且它的沙胃要单摘,内膜叫鸡内金是消化药,整体叫鸡胗可以做小菜。牛的胆很珍贵,里面有结石是牛*,没结石的胆汁也是清心良药。牛有四胃,倒着麻烦但可食性强,百叶尤其受欢迎。
开羊腹摘尿脬苦胆后,摘下肝脾肾并入心肺同洗。羊肠肚比猪肠肚难倒难洗。羊肚结构复,内壁绒毛较长,洗得再净也有毛。过去把白毛巾叫羊肚手巾,挺形象的。羊肠也比猪肠细,小肠伸不进去手都,得用筷子撑着翻。常说细*羊肠肠。当然羊肠小道那就是夸张了,再细的道也过得去羊。只有鸡的肠子真细,所谓小肚鸡肠。还有一种家养的小动物兔也是细腿,没有耐性的人把鸡兔肠子都喂猫和狗了。但心肝肺都是好的,良心不能让狗吃了。杀兔子更简单,提起长耳朵在耳根后猛敲一下就死了,兵不血刃。当然剥皮开膛还得用刀,兔皮是做皮帽的好材料,又薄又脆,剥时更要细心。打回的野兔和家兔一样处理,人捉住的兔、狗断住的兔、索套套着的兔、夹鏊夹着的兔,皮毛都好。火枪打的兔有霰弹坑,如果不是从前胸打的,皮就废了。兔撞树的几率太低,因此先哲叫我们不要守株待兔。杀猫和狗通常勒死,和开剥兔、羊大同小异。猫皮可以做帽子,狗皮可以做褥子。猎获的狼、狐、狍子,也像狗一样开剥,狼狍皮做褥子,狐皮做高档帽子或围脖。
羊的内脏叫羊杂,风味独特。一般羊肉有点膻,左云羊肉不膻。尤其五路山羊肉,更是极品,暖胃滋补功效显著。分割羊通常也参照分猪大卸八块,也有时卸下前后腿,剔掉外廓肉,留整副羊腔架叫羊栏架。马驴骡牛的腔骨架也叫栏架。不过大牲口是生产资料,得兽医站鉴定不能使役,报批备案才能屠宰。
过去自宰猪羊要交一块钱税,叫割头捐。生产队杀猪羊由队里出,社员杀自养猪羊由畜主出,如果开临时屠宰点则由屠宰点代收统一上交。上级批准杀不能使役的大牲口等于处理废旧生产资料,不交税。一个队里好杀手也就那么两三人,一般到了时候在一个空场立起挂架,盘好春灶,架上大锅,打开摊子,集中把队需要屠宰的猪羊处理了。这样省工省炭,减少污染。
猪的脂肪熔点是摄氏37度,吃了好消化。羊的脂肪熔点是47度,吃了不好消化,但自制蜡烛是好材料。取蜡模中置绳捻,导入熔化的羊脂肪,即成蜡芯。待凝固在熔化的牛油里蘸一下,包上蜡皮。点着时蜡芯先化,蜡皮后化,自然形成一个窝儿,不会着偏。正月里混玩艺儿(社火),夜场车灯、旱船灯都用自制蜡。车船的主架都是一个木方亭,乘车船者实际是撑车船者,脚着地手提亭。四周吊纸糊灯笼。车的中部用纸糊两个圆,画轱辘模样,后接两条扶手一人推,实际是和乘车人抬。前栓一根绳子一人虚拉。船的四周糊纸离地不远画水波,乘船者肩挎一条绳子,两手扶船帮。前面一人拿木锹虚划。
混玩艺儿用炭篝火,称旺火。用块炭砌成塔形中空放柴,下面一点就着,叫发旺火。除夕夜每家也拢一个旺火,上压红纸条写“旺气冲天”。旧高山村每年在南山顶上用几吨炭拢一个大旺火,用大石头作基础,旺火高丈余,外面加一个粗铁丝网,除夕发着,一直烧到十五,正月里几乎天天放鞭炮两响炮,黑了放旗火(烟花炮)。腊月里天黑得早,各家早早掌灯,最早点素油灯,用一较重的物件作底座,中间插一条杆,叫灯树,上顶灯碗,碗里盛素油,里头放一根线绳作灯芯。灯树也有陶瓷的。过去说:吴家窑的灯树——磁墩儿,就说的是陶瓷灯树。后来有了煤油就舍不得点能吃的素油了。拿一个小瓶装煤油,瓶盖上钻孔,塞进一条铁管。铁管里装灯芯。有的还利用灯树把煤油灯放在灯碗里。高灯下亮是指四周亮,灯下黑还是避免不了。
需要出院用灯时有一种制式马灯,上面有提手,底下是油灯,中间加玻璃罩防风。最亮的是汽灯,往油罐里打气,让油汽往外喷,用石棉罩作灯芯,照得周围雪亮,挂起来真正高灯下亮。生产队开大会或戏班子唱夜场都用这种灯。另有一种矿灯,也称电壶。是在壶底放电石(碳化钙),上隔有水罐,中间一根木棍,调节漏水量以调节产气多少。气从小嘴喷出点上火就是灯。家里有人从井下回来,灯没着完,可以接着用。过去小煤矿没有机械,大都是冬天开,靠镐刨钎撬、人背驴驼,庄稼人冬天又成了窑黑子。
非常感谢曹文老师辑录左云农作历史。不忘传统收录过往铭记历史作者曹文左云县张家场乡旧高山人*旅作家摄影家作品内容极为广泛冬猴
喜爱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