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石性胆囊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IgG4相关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如何诊断 [复制链接]

1#
乌鲁木齐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207/5910012.html

IgG4相关性疾病(IgG4-relateddisease,IgG4-RD)是一种由免疫介导的系统性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病理组织学特征是受累器官肿大、纤维化、IgG4浆细胞浸润和闭塞性静脉炎,常伴有血清IgG4水平升高(≥mg/dl)。目前认为IgG4-RD几乎可累及人体所有器官,常见的受累器官或病变部位有胰腺、涎腺、泪腺、胆道、肾脏、肝脏、肺脏、眶周组织、腹膜后间隙、乳腺、血管、胃肠道及淋巴结。临床上患者可以单个器官肿大或多个器官同时受累起病。

IgG4-RD本世纪初才被发现和命名。由于临床上对该病认识不足,加之IgG4-RD的临床及影像表现多样化,使其被误诊为恶性肿瘤及感染性病变的情况时有发生,导致有些患者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甚至接受不必要的手术。实际上IgG4-RD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敏感,如能在病变早期正确诊断、及时治疗,通常可获得较好的预后,这对患者而言意义重大。建立IgG4-RD的诊断往往需要对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改变、影像学特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影像学检查是IgG4-RD诊断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还可了解病变的累及范围、评估激素治疗的效果。笔者以IgG4-RD常见的受累器官或病变部位为线索,重点介绍其临床病理特征和病变的影像表现,以期使读者能够加深对该病的认识,提高诊断准确性。

1

IgG4相关性胰腺炎

胰腺是IgG4-RD最常见的受累器官之一,实际上当初IgG4-RD也正是因其导致的各种胰腺病变而逐步被人们所认识。目前将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utoimmunepancreatitis,AIP)分为两型。其中1型AIP最常见,属于IgG4-RD,多见于50~70岁的男性,具有如下典型的临床病理特征:血清IgG4升高,组织学上可见丰富的IgG4浆细胞(IgG4浆细胞>10个/高倍镜视野)和淋巴细胞浸润,特征性的席纹状、漩涡状纤维化,闭塞性小静脉炎(图1),常伴有硬化性胆管炎、腹膜后纤维化等胰腺外病变,胰腺内、外病变均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敏感。2型AIP,即特发性导管中心性胰腺炎,较少见,病理以胰腺组织粒细胞上皮损伤为主要特征,患者发病年龄较轻,一般不伴有血清IgG4升高,胰腺外病变少见,但常伴有溃疡性结肠炎。

梗阻性*疸是AIP患者最常见的症状,出现率约75%,患者常伴有间断发作的上腹部不适及消化不良。另一方面,AIP的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出现腹痛和胰酶升高时,容易与急性胰腺炎混淆,而*疸伴有局部的胰腺病灶时易误诊为胰腺癌。

AIP的影像表现有一定特点,大致可分为弥漫型、局灶型、多灶型三种模式(图2)。其中弥漫型最常见,表现为胰腺弥漫性肿大,T1WI信号及CT值普遍性降低,胰腺边缘正常的分叶状结构及内部的细微结构消失,外观呈腊肠状,胰腺周围的脂肪边界清晰,增强扫描动脉期病变轻微强化,后期强化逐渐明显,呈渐进性强化模式(反映纤维化病变特征)。增强图像上包绕于胰腺边缘的胶囊状低密度环是AIP的典型征象之一,约见40%的患者。局灶型AIP多发生于胰头,表现为局灶性CT低密度或T1WI低信号病灶,胰腺节段性肿大,病灶上游的胰管轻度扩张,此型易与胰腺癌混淆。与胰腺癌鉴别诊断要点如下:局灶型AIP的上游胰管扩张程度一般较轻(<5mm),胰管走行于病灶内(胰管贯穿征),DW上胰腺病灶信号更高及表观弥散系数值(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ADC)更低,增强后多为延迟强化,胰周脂肪结构清晰,无血管受累,出现胶囊征。多灶型AIP相对少见,往往是AIP治疗过程中的阶段性表现。

2

IgG4相关性硬化性胆管炎

胆管是IgG4-RD除胰腺外另一常见的受累器官,约占文献报道病例的20%。IgG4相关性硬化性胆管炎(IgG4-relatedsclerosingcholangitis,IgG4-SC)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硬化性胆管炎症,病理以胆管壁内大量IgG4浆细胞浸润及广泛纤维化为特征。IgG4-SC常与自身免疫性胰腺炎、自身免疫性肝炎、IgG4相关性涎腺炎等伴发,但也可单独发生。

IgG4-SC多见于中老年男性。梗阻性*疸及上腹部不适是其主要症状。与其他的IgG4-RD受累器官相似,IgG4-SC的特征性病理改变包括胆管壁全层大量IgG4浆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广泛席纹状纤维化、闭塞性静脉炎等。血液学检查一般有血清IgG4水平升高。

由于胆管壁的特殊结构和形态,实际内镜操作中较难获取足够的组织样本,故IgG4-SC的病理诊断有一定局限性,使得影像学检查在IgG4-SC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retrograde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能够准确显示胆管狭窄范围、程度,CT、MRI等非侵入性检查可以全面评价胆管壁增厚、管腔扩张、肝脏、胰腺及其他器官有无病变。IgG4-SC多累及胆总管胰腺段,但肝内外胆管均可受累。受累胆管壁可表现为均匀的环状增厚,胆管壁增厚同时累及狭窄段与非狭窄段是该病特征。ERCP及MRCP可发现肝内外胆管弥漫性或节段性狭窄,狭窄段上游胆管扩张。胆管狭窄段较长(连续狭窄大于10mm)伴上游胆管扩张是IgG4-SC的另一特征。有学者将IgG4-SC依胆管狭窄分布模式分为四型:1型,仅有肝外胆管胰腺段(局限性)狭窄,最常见;2型,肝内胆管和(或)肝外胆管弥漫性狭窄;3型,肝门区胆管和肝外胆管胰腺段狭窄;4型,仅有肝门区胆管狭窄(图3)。

IgG4-SC的影像表现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rimarysclerosingcholangitis,PSC)、胰腺癌及胆管癌有诸多重叠,临床上对于这些疾病的处理方式完全不同,因此鉴别诊断非常重要。在上述IgG4-SC分型中,2型胆管狭窄应与PSC鉴别,1和3型胆管狭窄需要与胰腺癌鉴别。不同于IgG4-SC的胆管狭窄,PSC的典型狭窄通常为多发的窄带状,并与其间的管腔扩张形成串珠状改变,胆管分支往往减少,同时伴有炎性肠病更提示PSC。胰腺癌多伴有明显的胰管梗阻及上游胰管扩张,而IgG4-SC的胰管往往不连续显示,不形成狭窄段上游胰管的全程梗阻性扩张。需要注意的是,临床实际工作中单独依靠胆管影像表现诊断IgG4-SC并不可靠,建议根据多器官受累表现、血清IgG4检查结果及组织学改变进行综合分析。

3

IgG4相关性头颈部病变

头颈部器官是除胰胆管系统外另一处易被IgG4-RD累及的区域,其中以颌下腺、腮腺、甲状腺和眼眶受累较常见。近年来,随着对疾病认识与观点的更新,Mikulicz病、Küttner瘤、眼眶炎性假瘤、里德尔甲状腺炎、部分桥本甲状腺炎及垂体炎等异常均被纳入IgG4-RD的范畴。

头颈部IgG4-RD具有一些与其他部位IgG4-RD不同的临床特征,比如,头颈部IgG4-RD患者男女比例相当,甚至部分器官病变多见于女性,同时患病年龄趋于年轻化。患者常缓慢出现涎腺、甲状腺对称性、无痛性肿大,质硬,常伴有相应的涎腺分泌障碍、嗅觉障碍、甲状腺功能减低等症状;病程较长,可达数年或数十年,少数病例具有自限性。下颌下腺病变通常具有IgG4-RD典型的组织学改变,如大量淋巴浆细胞浸润、席纹状纤维化及闭塞性静脉炎。但在眼眶内及腮腺病变中,席纹状纤维化及闭塞性静脉炎出现率极低,该区域病变更多表现为淋巴滤泡增生,在泪腺病变常发生胶原性纤维化。这些非典型的病理组织学改变对头颈部IgG4-RD的诊断造成一定困难,但病变组织中丰富的IgG4浆细胞(>10个/高倍视野,比例>40%)及伴发的多器官、多部位病变能够提示诊断。

头颈部IgG4-RD的基本影像表现是腺体、垂体等器官弥漫性肿大,但大致保持原有形态,边界清晰,CT图像上密度均匀减低(腮腺病变呈软组织密度)。由于细胞密度增加和纤维化,病变在T2WI呈相对低信号,同时ADC值减低,增强扫描呈均匀强化,有渐进性强化趋势。Küttner瘤常累及双侧或单侧下颌下腺,偶尔累及泪腺,表现为受累腺体弥漫性肿大,如单侧发病需要与肿瘤性病变鉴别。Mikulicz病通常表现为下颌下腺、腮腺、泪腺及舌下腺对称性肿大,由于临床症状及累及器官与Sj?gren综合征有相似之处,临床工作中容易混淆,但后者对激素治疗不敏感,因此鉴别诊断非常必要。Sj?gren综合征一般不伴血清IgG4升高,必要时需结合组织学改变进行鉴别。里德尔氏甲状腺炎及IgG4阳性桥本甲状腺炎表现为弥漫性或结节性甲状腺肿大,病变区CT值、T1WI、T2WI信号及强化程度均低于正常甲状腺,CT密度或MR信号强度均匀,需要与良恶性甲状腺肿瘤鉴别。眼眶内IgG4-RD常表现为双侧泪腺肿大及神经束增粗(图4)。

4

IgG4相关性腹膜后纤维化

腹膜后纤维化是一种发生于腹膜后间隙的慢性炎性纤维化病变,可能的致病因素包括肿瘤、放射治疗、感染、药物及外伤。然而,约70%的腹膜后纤维化病因不明,称为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随着近年来IgG4-RD概念的提出,原来所谓的“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被重新认识。最新研究发现约2/3病例的病理组织学改变独特,并且对激素治疗敏感,被认为属于IgG4-RD。

IgG4相关性腹膜后纤维化主要发生于老年男性,多伴有其他部位的病变。患者常有定位模糊的腰背痛、体重减轻,或因病变包埋输尿管、血管而导致的肾功能异常、下肢水肿等。IgG4相关性腹膜后纤维化具有典型的病理学特征,一般伴有血清IgG4升高。由于在腹膜后区穿刺活检有一定难度和风险,加之腹膜后纤维化病变分布不均,细针穿刺标本常难以获取闭塞性静脉炎等特征性病理改变,因此需结合临床及影像表现综合分析。主要的影像表现为腹膜后软组织密度影包绕腹主动脉,常同时包绕下腔静脉和双侧输尿管,甚至延伸至肾周间隙及肾门内(图5);病变在平扫CT为等或低密度,与肌肉密度相近,在MRI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常伴有因输尿管狭窄导致的肾积水和胰腺、胆管等器官病变。有学者将IgG4相关性腹膜后纤维化的影像表现分为三型:(1)主动脉周围型,病变累及主动脉及其第一级分支周围的结缔组织;(2)输尿管周围型;(3)斑块型,在腹膜后区出现明显的斑块状病变。鉴别诊断包括腹膜后淋巴瘤、淋巴结转移瘤等异常。

5

IgG4相关性肺疾病

IgG4-RD肺部受累常与肺外病变共存(可同时发生或先后出现),少数患者可单独肺部发病。临床上对此了解较少,往往难以做出正确诊断。患者大多为中老年男性,常见症状为干咳、气短、喘憋,病程较长,伴有基础疾病患者的病情可进展迅速。病理检查见淋巴细胞和IgG4浆细胞弥漫性浸润肺间质,即支气管血管束、小叶间隔、小叶内间质及胸膜区;纤维化病变和闭塞性静脉炎则多见于实性肺结节和胸膜结节。如果支气管镜活检未能获取满意结果,可考虑CT引导下肺组织穿刺活检,一般能够获取足够的组织样本。

IgG4-RD肺部受累的影像表现大致有两种模式:(1)肺间质病变模式,最多见,CT特征包括弥漫性磨玻璃密度影,支气管血管束增粗,小叶间隔及小叶内间质增厚,还可见蜂窝征和支气管扩张;(2)其他模式,包括肺内局灶性磨玻璃密度结节、实性结节或肿块、胸膜结节等(图6)。患者可伴有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肿大。本病影像表现不具特异性,鉴别诊断包括肺结节病、Castleman病、淋巴瘤样肉芽肿等疾病。部分疾病甚至在病理组织学上与IgG4-RD亦有相似之处,并对激素治疗反应良好,需注意全面观察、综合分析。

6

其他器官受累的IgG4相关性疾病

肝脏受累在IgG4-RD患者中较常见,多表现为与AIP或IgG4-SC共存的继发性肝功能损害或器质性病变。此外,有些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hepatitis,AIH)的肝组织IgG4染色阳性,并且对激素治疗反应良好,故被认为可能与IgG4相关。但其临床表现有别于其他器官的IgG4-RD,如AIH多为单独发病,与IgG4-AIP、IgG4-SC等疾病共存少见;组织学上浆细胞浸润散在分布,而不是典型的“丰富型”浸润;血清IgG4水平正常或仅轻微升高。因此,目前对于IgG4阳性AIH是否属于IgG4-RD尚无定论。

IgG4相关性肝脏疾病影像学上有两种表现形式:弥散型与炎性假瘤型(图7)。炎性假瘤型病变在平扫CT呈稍低密度结节,增强扫描门静脉期结节大部分区域的强化程度高于肝实质,中心为斑片状低密度,病变外周可见环形低密度。表现不典型者易误诊为恶性肿瘤。炎性假瘤型病变一般对抗生素和激素治疗敏感。如治疗两周后病变无缩小或有增大趋势,可考虑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以除外恶性病变。

肾脏受累患者一般表现为急性或进展性肾功能减低。根据肾组织受累部位不同,分为IgG4相关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和IgG4相关性肾盂炎,以前者多见。多为双肾受累,也可单侧受累。影像表现为肾皮质区多发的类圆形、楔形结节状病变,或肾实质及肾盂内软组织肿块。病变在平扫CT呈稍低密度,增强后病变强化程度不及邻近的肾实质,T1WI多呈等信号,T2WI呈稍低信号,DWI呈高信号,动态增强T1WI渐进性强化,边缘清晰。需要与肾癌及淋巴瘤鉴别(图8)。

淋巴结受累在IgG4-RD的疾病谱中并不少见,一般与其他器官的IgG4-RD病变共存,临床上偶尔淋巴结单独发病。组织学上表现为淋巴结内大量IgG4浆细胞浸润。影像表现无特异性,可有轻度至中度淋巴结肿大,密度均匀,少见坏死,多发生于纵隔、肺门、腹部及颈部。

前列腺受累在IgG4-RD的疾病谱中少见,表现为前列腺肿大及排尿困难,部分患者出现前列腺抗原水平(PSA)升高。影像检查见前列腺中央腺体弥漫性肿大,DWI呈明显高信号,增强后病变不均匀强化(图9)。该病需要与前列腺癌鉴别,但较为困难。因为两者在DWI均可呈显著高信号,均可有占位效应。考虑到两者的组织病理学改变不同,他们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也会有差别。定量MRI参数可以反映局部组织的微循环及血流动力学信息,因而可能有助于区分IgG4相关性前列腺炎与前列腺癌,尚无这方面的研究报道。

此外,与IgG4-RD有关的胃肠道、肠系膜、皮肤、子宫等器官受累偶有报道,患者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这些受累器官的组织病理学改变大致相近,主要的影像表现是多个或单一器官肿大。具体的CT、MRI表现与病变区弥漫性纤维化和高细胞密度有关。

7

小结

IgG4-RD既可以多个器官同时受累发病,也可以单一器官孤立受累发病。影像检查能够全面观察受累器官内病变数目、大小、形态及强化模式,在诊断、鉴别诊断、评估激素疗效和长期随访中起重要作用。对于AIP,通过识别弥漫性胰腺肿大及胶囊征等影像特征,做出正确诊断相对容易。而对于其他器官的IgG4-RD,由于影像特征缺乏或是对其认识不足,仅凭借CT或MRI表现做出正确诊断尚有难度。临床上患者多器官受累、多部位病变对于诊断IgG4-RD有一定提示意义。大多数情况下,明确诊断需要对临床症状、影像表现、血清IgG4水平及病理组织学所见进行综合分析。

IgG4-RD综合诊断标准:

(1)临床及影像学检查:累及单一或多器官的弥漫性、局灶性肿大或占位。

(2)血液学检查:血清IgG4≥mg/dl。

(3)病理组织学检查:

①丰富的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及席纹状纤维化;

②IgG4浆细胞浸润:IgG4/IgG>40%且IgG4浆细胞数>10个/高倍镜视野。

确定诊断:(1)(2)(3);很可能诊断:(1)(3);可能诊断:(1)(2)。

备注:注意与恶性肿瘤(癌、淋巴瘤等)、相似病变(Sj?gren综合征、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巨淋巴结增生症、继发性腹膜后纤维化、Wegener肉芽肿、结节病、Churg-Strauss综合征)鉴别诊断,必要时再次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

如果不适用“综合标准”诊断IgG4-RD,应采用特定器官的IgG4-RD诊断标准。

参考文献(略)

来源:影领学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