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已知最早的哺乳动物蛀牙案例是在一种松鼠大小的动物身上发现的,这种动物生活在万年前,以含糖水果为食。
多伦多大学斯卡伯勒分校的研究人员分析了这种生活在树上的史前灵长类动物——Microsyopslatidens——化石样本。
他们发现,在研究过的所有化石中,有7.5%的化石有空洞,有些层的空洞频率比其他层的要高。这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Microsyopslatidens的高糖和低糖饮食差异很大。
这项研究是由多伦多斯卡伯勒大学的人类学家KeeganSelig和MarySilcox进行的。
“蛀牙是现代人类的一种常见疾病,几乎每个成年人都会受到影响。”他们在论文中写道:“基于龋齿发病率和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饮食之间的推断关系,龋齿频率被用来研究人类随着时间推移的饮食变化。”
“然而,这种疾病并不是人类独有的。在非人类灵长类中,龋齿的发生频率也与饮食有关。”“这一指标可能为研究更广泛背景下的饮食和跨越地质时代提供了一种机制。”
在研究中,研究人员分析了在美国怀俄明州的南比格霍恩盆地出土的个单独的牙齿化石和下颌部分。
研究小组发现,其中77个样本中有蛀牙,他们说,蛀牙可能是由富含水果或其他高糖食物的饮食引起的。
然而,通过根据化石所在沉积物的年代确定其年代,两人确定了空洞的频率随时间而变化,在最古老和最年轻的标本中发现的空洞最少。
这表明,在不同含糖量的食物之间,Microsyopslatidens的饮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这可能是对当时气候波动带来的植被生长和食物供应变化作出的反应。
研究人员在论文中写道:“在气候变化时期,Microsyopslatidens可能依赖高糖的食物来源,因此更容易导致蛀牙。”
他们解释说,这可能是“对有限食物来源的竞争加剧的结果,或者是现有食物来源发生了变化。”反过来,这可能导致龋齿频率显著增加。
研究人员总结道:“随着越来越多的古气候数据可用,我们有可能看到这一时期进一步气候变化的证据,这可能会影响到拉丁美洲人的食物来源。”
这项研究的完整结果发表在《科学报告》杂志上。
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
论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