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下加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改革的深入,高职高专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往往不注重文化建设,办学理念等往往缺乏个性和适用性。从科学理论指导、健全制度保障、利用科学方法三个方面阐述新时期下如何加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一方面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提供借鉴,另一方面为培养高素质人才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
中国论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 校园文化 对策
一、以科学的理论指导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一)准确定位高职院校性质
学校的性质往往决定了应该建设什么样的校园文化。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大量的应用型人才,服务于国家和地方经济的发展,能够掌握适应生产、建设、管理等岗位的高等技术。由此,我们的校园文化建设就应当致力于高职学生的成长成才。高职院校的性质不同于其他普通全日制高校,即突出“职业性,企业化”。但目前不少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尚未突破普通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模式,职业技能培训与实践有所欠缺,主要体现在培训活动形式单一,培训内容陈旧,培训思想僵化;由于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失当,缺乏职业道德及职业精神培养,技能实践不适应就业岗位要求。因此,高职院校应注意以自身性质定位校园文化建设方向,本着“职业性,企业化”的科学理论指导校园文化建设实践。
(二)物质文化建设不容忽视
基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载体是物质文化,只有从物质上充分保证教学、实训、生活的需要,完善教学教研基础设施,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学习才能更有效地得到提升。校园物质文化的实质是文化景观,是以各种客观实体形式存在的硬件设施,即通常所说的校容、校貌、自然物、建筑物等。高职院校在提升物质文化建设过程中,校园的整体规划应着重注意建筑设计、校园绿化、人文景观等方面充分体现职教特色。结合中职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专业特点,从学校传统、市场要求及服务社会的行业不同,引入富有现代性的校园职场文化,通过教学区、实训区、宿舍区等场所的文化渲染,譬如学报、宣传栏、指示牌上的标识等都是能够外化学校内在精神的物质设施;行业精英的雕像,技能作品的样板展示等都是能够体现学校文化内涵的文化景观。
(三)制度文化建设举足轻重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于任何组织,制度和纪律都是必要的,对于以青年学生为主要对象的高职院校,则更为必要。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罔顾自身发展基础薄弱,强行在扩招*策下抢夺生源,学生层次高低不齐,同时学院制度文化建设存在诸多问题,一是建章立制流于形式,并未落实;二是惩罚性规定多于奖励性规范,管理观念不够人性化。故而优化制度文化建设这一保障机制则显得尤为关键,在此过程中,应坚持以人为本,立足学校实际,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并注重其可操作性。
(四)精神文化建设居于核心
高职校园精神文化,是一所高职院校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通过实践活动所形成的具有鲜明个性的校园文化形态,是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最高要求。然而近几年来,在高职院校的快速发展中,一些低劣的校园精神文化发挥了消极影响。譬如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停留在口号上,难以成为全体师生共同行动的指南,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较为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而往往忽视精神文化,或强调发展娱乐文化,偏离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主旨。作为文化建设的核心,精神文化建设的实质是着重突出职业特色,培养高职学生的企业精神。因此当前高职院校精神文化建设应以“打造高职办学特色,培育校园精神,建设良好教风学风”为基本思路,大力开展多元化的职业教育活动,通过顶岗实习或邀请企业优秀人士来校开设人文讲座,建设具有特色的校园精神氛围。
二、以健全的制度保障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一)组织领导机制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有序开展离不开健全有力的制度保障,当前多数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差强人意,必须努力改进现有的领导体制。最大程度发挥一切积极因素,提升组织领导和全面管理的有效性、科学性,积极优化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人员结构等工作迫在眉睫。过决策、规划和调控,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财力,在已有的时空条件下,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资源,达到育人的预期目标,在这个综合性活动过程中实现诸多要素的最佳组合。只有尽快建立更加科学的领导机制,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才能实现秩序井然的可持续发展,为整个学院的跨越性发展打下阶段性的坚实基础。
(二)交流研讨机制
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要有所成绩,就必须建立定期交流研讨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整个建设工作才能顺利展开。交流研讨工作机制分为定题、研讨和整改三个部分。首先,深入调研后合理定题。结合实践活动,由领导班子成员带头深入基层单位,围绕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从组织工作阶段性重点出发,结合基层组织建设、组织部门自身建设及发挥组织部门职能作用等方面内容,认真开展调研活动,找出亟需解决的问题所在,作为交流研讨的主题。其次,定期交流研讨以纳谏。为了达到相互启发、开阔思路、查漏补缺,最终推动工作开展的目的,组织交流研讨会,参会人员根据调研确定的主题,针对工作不足之处提出合理意见和建议,通过共同分析原因,全面总结经验,研究解决问题的最佳对策。再次,及时进行科学整改。对于大家共同交流研讨形成的最终结论,必须认真分析,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地进行总结归纳,科学合理地制定出具有可行性的操作方法,争取形成实质性、有价值的理论成果,用于指导具体实践。
(三)校企合作机制
就高职技术教育来讲,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办学不可或缺的基础性条件,在高职院校开展实践活动与企业互动对接培养现代技能人才的过程中,企业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中,更新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精神丰富多彩,譬如企业的生产理念、用人准则通常是精辟而剪短的口号,作为企业标志性文化能够鼓励与鞭策学生,对学生爱岗敬业的起到教育作用,形成求真务实的学风,培养了自强不息的人格品质。校企理念互融能够完善学校管理制度,企业先进的理念、制度运用于教育教学中,是学生在校熟悉企业制度规范,促进学生提早适应企业环境。另外,校企合作开展就业见习活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开展社会调研活动,培养学生创业意识,推进精神文化建设;重视企业技术革新,建立课外科研活动体系,开展专业社团活动,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促进制度文化建设。
除了需要做出以上两点努力之外。我国各大高校及有关教育部门也应当重视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上文的就业情况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都是从事管理类、文科类的工作。为此,我国各大高校应当积极应对这一现状,在现有学校资源允许的情况下,为学生组建实习实验室,使学生能够通过实践与理论课程的学习,了解到他们今后所从事工作所需要的能力,从而在实习期间不断的完善自己,提高自己。
五、结论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发现,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是我国高校所开设的工商管理专业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专业的学生就业相对于其他专业而言较高,但是却依旧存在较大的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现象以及社会急需该专业人才却存在较大缺口的现状。为此,作者结合当代我国大学诸多开设该专业高校,对学习该专业学生进行了调查统计,采用调查问卷无记名方式,使该研究结果更加具有研究意义与说明价值。根据作者的研究发现我国学习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就业率平均达到了百分之五十,一线城市男生更好就业,大多数学生从事的社会工作都为偏向于文科类的工作。为此,作者结合当代我国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科特点与各高校办学实际,结合这一就业现状,提出了有利于提升大学生就业的对策与建议。
参考文献:
[1]商林.以专业核心课程为载体 提高高职毕业生核心竞争力[J].职业技术,2010(07).
[2]朱雪兰.构建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项目课程新体系[J].现代企业教育,2010(06).
[3]陈晖.基于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素质结构的课程模式研究[J].职业时空,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