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石性胆囊炎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管住嘴迈开腿,远离糖
TUhjnbcbe - 2023/6/25 20:54:00

时下,正值淮安市不少单位的“体检季”,然而一些年轻人收到体检报告后,看着超标的血糖指数,心里没了底,没想到这种“富贵病”悄悄地找上了自己。年轻人该如何应对早到的糖尿病?记者进行了采访。

●糖尿病年轻化

记医院内分泌科发现,每天前来就诊的糖尿病患者不少。其中,在市一院三楼内分泌科门诊外等候区,每天座无虚席。该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毛莉从医23年来,更是切身感受着糖尿病日渐年轻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毛莉所在门诊平均每天接诊的糖尿病患者有人左右,平均每星期都有5到6位30岁以下的年轻糖尿病患者就诊。近一个月接诊的30岁以下糖尿病患者超过10人,年龄最小的糖尿病患者仅12岁。

毛莉介绍,40年来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上涨20倍,特别是最近10年来,年轻人患糖尿病的比例明显上升。如今我国18周岁以上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为11.7%,也就是说,每人中就有11.7人患有糖尿病。

●甜中带苦的糖尿病

何为糖尿病?人体血液中含有一定的糖分,这些糖分就叫作血糖,绝大多数是葡萄糖。体能大部分细胞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来自葡萄糖,所以血糖必须保持一定水平,才能维持体内各器官和组织的需要。正常人们空腹时血糖浓度为4.4-6.1mmol/L,血糖浓度超过7mmol/L称为高血糖,低于2.80mmol/L称为低血糖。血糖过高或过低都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胰岛素是人体自身分泌的唯一直接降低血糖的蛋白质,当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身体对胰岛素分泌产生抵抗时,血糖浓度就会升高,糖尿病就来了。

“糖尿病不可怕,但并发症危害性很大。”毛莉介绍,刚得糖尿病的很多人不认为糖尿病可怕,是因为糖尿病前期没有任何症状。我们身边大多为2型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分布全身,糖尿病对全身脏器都会有一定影响。2型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大血管问题,在心脏处易引发心梗,在脑部易引发脑梗,在腿部易引起下肢动脉堵塞,进而发展为糖尿病足并最终截肢,在眼部易导致失明,在肾脏处就有可能发展为尿*症。

●糖尿病青睐的人

如今,坐在办公室的人,运动量变得越来越少。生活、工作等压力过大的人,还有经常熬夜、压力大的人,这些都是容易患糖尿病的人群。因为压力和熬夜会增加体内应激激素的释放,应激激素与胰岛素相对抗,进而增加糖尿病的发生。

有家族遗传的人。如果家中父母、祖父母患有糖尿病,那么这些人便容易患上糖尿病。父母双方都患有糖尿病,孩子患糖尿病概率几乎为%。父母一方患糖尿病,孩子患糖尿病概率为50%以上,平时不加注意便会早早患上,相对注意的话会推迟患病时间。

健康意识薄弱的人群。我们身边,有些人有足够的健康意识,糖尿病发病率相对较低,得病后也会控制得比较好。而有些人由于健康意识薄弱,则容易患上糖尿病,患上后还不容易控制。

对于一些年轻女性而言,因不孕不育、怀孕期间血糖偏高等,后期也会容易患上糖尿病。

●年轻人步入“糖区”

糖尿病是一种年龄相关性疾病,人的年纪越大越容易患病。然而,现在糖尿病逐渐年轻化,不少年轻人由于不同因素步入甜蜜“糖区”,早早患上了糖尿病。

?生活方式不健康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引发糖尿病的最重要因素。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点外卖,外卖中的重油、重糖等最终会转化成能量,体内消耗不了的能量以葡萄糖形式堆积在血液中,进而导致血糖升高。晚饭后如再吃东西和喝啤酒更易让身体进食量过大,远超过自身所需量,且重油重糖重盐本身就是不健康的。现在的年轻人吃得多却运动少,体内过剩能量在血液中堆积起来,血糖便会升高。

?熬夜压力大

熬夜也是引发糖尿病的原因之一。前不久,30医院就诊。原来,他是一个办公室职员,由于工作性质,夜间往往要值班,加之工作压力大,整个人也消瘦。由于自己血糖偏高且长时间降不下来,医院就诊。医生询问后得知,李先生空腹血糖指数为7-8mmol/L,并不算太高,但是不管如何吃药,血糖就是降不下来。后来医生建议他调整下工作,不能再继续上夜班。让李先生高兴的是,换为白班工作后,血糖平稳地降了下来。就诊过程中,毛莉发现,加班熬夜的年轻糖尿病患者,一般较瘦,来就诊时多伴有焦虑情绪。

?糖分摄入过多

爱吃甜食、爱喝饮料、喝奶茶……糖分摄入过多,也是糖尿病患者面临的严重问题。近日,一位13岁医院就诊,身高1.45米他已有80公斤。家长发现孩子特别能喝水,医院检查,结果血糖指数高达20mmol/L。据孩子家长介绍,孩子每天都会喝饮料,一天能喝2大瓶。孩子经常口渴大量喝水,喜欢喝饮料的他就用饮料代替水,越喝血糖越高,如此形成了恶性循环,在不知不觉中直接患上了糖尿病。原来,饮料中糖分太高,且本身糖分子较小,被人体吸收率高。饮料进入体内后会快速合成过多葡萄糖,因为吸收得太快,身体没有足够能力去快速应对快速升高的血糖,超过了身体能够承受的极限,就会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吸烟喝酒增多

生活中,吸烟喝酒其实也会增加糖尿病的发生。吸烟不仅增加肺癌的发病率,还会增加心梗和脑梗的发生率。吸烟容易导致血管内壁损伤,血管内的糖分就容易在不完整的血管壁上沉积下来,这种情况下心梗、脑梗的发病风险便会加大。此外,酒精成分主要为碳、氢、氧三种元素,酒精到体内后最终转化为能量,直接导致过多能量摄入体内。

●绕不过的“糖坑”

在日常生活中,不少人对糖尿病认识存在一定的误区,在此,毛莉带大家一起科学走出“糖坑”区。

?误区一:

自我感觉健康。年轻人总觉得患了糖尿病无所谓,自我感觉挺健康,这是因为年轻人由于年轻还看不到多年后糖尿病的并发症。

?误区二:

不吃药没问题。很多糖尿病患者会认为,今后多锻炼,不多吃就行,没必要吃药来控制血糖,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因为胰岛素机体已经损伤,如果没有药物的帮助,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血糖问题。

?误区三:

血糖不用经常测。很多糖尿病患者既吃药又打针,但就是不经常检测血糖,最终血糖还是无法很好地得到控制。患者应该每周检测血糖,医院做一次血糖全面检查,具体查看血糖控制情况,根据检查结果对降糖方案进行适时调整。由于身体在不停变化,所以降糖方案也要随之不停调整。

?误区四:

胰岛素注射不能停。医生建议注射胰岛素,有些患者便会担心一旦开始注射,自己今后就会停不下来,这种观点是不对的。注射胰岛素,是因为身体缺少胰岛素才体外及时补充的,一般两种情况下注射胰岛素:在患病初期,体内胰岛素不足,体外注射以补充身体内胰岛素量,进而更好地控制血糖;到了疾病末期,肾脏功能不好,其他所有降糖药物不能再使用,这时只能选择注射胰岛素。

●与糖尿病共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该如何谈“糖”不变色,特别是年轻人,又该如何同糖尿病友好相处呢?医生给出以下建议。

?改变生活方式

健康生活方式的建立需要2—3年,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毅力。在日常生活中,饮食要把控好,少吃不过撑,不饿不多吃。年轻人要保持健康的体重,这是非常重要的。年轻糖尿病患者还需要建立信心,保持心情愉悦,不熬夜。30岁以后,每年定期检查身体。如体检发现血糖偏高,最好找专业医生就诊,结合医生的科学化建议进一步预防糖尿病。有些人血糖偏高,通过饮食和运动可以很好地控制血糖,而有些人则需要部分药物来治疗。

?早发现早治疗

糖尿病早期治疗是非常重要的,患者通过积极治疗和控制,可以将其危害降低。糖尿病是一种悄悄发生的疾病,患病早期身体没有任何感觉,当身体有感觉时已出现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患者患病头5年的治疗直接与20年后身体状况相关,早发现早治疗。头5年内,如果患者未能积极治疗,糖尿病并发症发生时间会提前到来。如果患者积极治疗,并发症发生时间会后推迟。对于糖尿病病人而言,越年轻血糖控制要求会越严格。

?科学均衡饮食

如何远离糖尿病?最重要的是饮食,无论是欧洲“地中海”饮食还是国内“江南”饮食,都值得很多人学习借鉴。欧洲“地中海”饮食,即一个盘子中包含四分之一的谷类、四分之一的蛋白质、二分之一的蔬菜和水果,特点为注重少油、优质蛋白、充分的蔬菜、适当的谷类。近年来,我国营养学会推崇“江南”饮食,适当的蛋白、种类丰富、低油低盐,是比较合理健康的饮食方式。

?增加适当运动

经常适当运动,对于糖尿病患者很有必要。“3+2”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相互结合,即3天有氧运动和2天无氧运动兼顾,游泳、慢跑、踩单车等有氧运动至少半个小时以上,器械锻炼的无氧运动也要跟上。多运动,运动后多喝水,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帮助控制部分食欲,减少食物摄入量。

?提高健康意识

“糖尿病从来都不是突然出现的,它是有迹可循的。”毛莉介绍,2型糖尿病不会突然出现,都是慢慢发展而来的。从开始发现血糖异常,到真正患上糖尿病,至少有三年发展时间。毛莉在此提醒大家,一定要提高健康意识,多接受健康知识科普教育,相信科学治疗,少听信偏方治疗。

■融媒体记者秦艳艳通讯员王树文

1
查看完整版本: 管住嘴迈开腿,远离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