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播的时候看到消息,岁的许渊冲先生去世了。
记忆一下就回到去年的11月,那时候我们带着蛋糕去拜访先生,那时候他99岁。
那时候他说话中气十足、铿锵有力,依旧在书房里,对着电脑,做着翻译工作。
那一天正正好,是感恩节。
他喜欢甜食
01翻译真是我的优势
许渊冲这个名字,跟“翻译”分不开。
他给人递名片,名片上明晃晃地写着:书销中外百余本、诗译英法唯一人。
半点不谦虚。
他说,年来,中国再也没有出过第二个人,能把英文和法文诗翻译成中文,再把中文诗翻译出去,并且还押韵和对仗。
然后他含蓄地笑一下,说未来可能会有。
他暗恋女生,表达情愫的方式,是翻译林徽因的诗。
诗里写:“一样是月明/一样是隔山灯火/满天的星/只有人不见/梦似的挂起……”
96岁的许渊冲,在《朗读者》里念起这首诗时,当场潸然泪下。
他英文为什么好?
他说他上大学一年级的时候,考不过杨振宁,杨振宁是他的同班同学,他比人家少考几分,但是他勤学苦练,反复背诵,大二就比杨振宁多考了三分。
大三呢?
大三不行啦!他说,大三我去谈恋爱了。
大四的时候,年,在欢迎美国空*“飞虎队”陈纳德将*的招待会上,他挺身救场。
那时候他还是个大学生,就出席了这样的翻译场合,谁让中国缺人,选不出来人呢。
他将“三民主义”巧译为:ofthepeople,bythepeople,forthepeople.
对方一下就懂了。
这段一度被传为:译林佳话。
他特别以翻译为傲。
记者问他,中文译者里,你比较欣赏哪一位?除了您自己。
他说:林语堂,他懂中文诗。
记者接话,我记得林语堂先生翻译了李清照。
他立刻表示:这个他不行,这首他翻得远不如我,这首我翻译得好极了!“梧桐更兼细雨,到*昏点点滴滴”,哎呦,我翻得妙极了!
他还有个特别经典的翻译。
翻译“不爱红装爱武装”时,把红装译为“powdertheface”(涂脂抹粉),把武装译为“facethepowder”(面对硝烟)。
而这个灵感怎么来的?
大二看英文报纸时,记下来的。
他曾在被批斗的时候挨了个鞭子,屁股都成紫茄子了,然后回到家,着急忙慌让妻子把儿子的游泳圈吹起来,他好坐下写字。
因为他挨打的时候,想到了毛泽东诗词里“惟余莽莽”“顿失滔滔”两句的译法,得赶紧记下来,害怕忘。
一个人为什么能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呢?
因为热爱和自信吧。
母亲早逝,父亲严厉,哥哥总挑毛病,唯一疼爱过他的长辈很快就去世了,他也曾经是个特别特别自卑的人,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平庸至此——
“没有他人的天赋或家境,又赶上战争、革命、改造、运动的时代,半生默默无闻。”
好在他有幸遇见了翻译,早早就在日记里写下:“大约翻译真是我的优势,我应该做创造美的工作了。”
这一做,就是一生。
02尽其所能,得其所好
很多人不知道,岁的许渊冲先生,在年的时候,曾被医生诊断为直肠癌,断言只有7年能活。
他照常工作,照常骑自行车、游泳,照常过日子。
然后在医生所言“生命的终点”,荣获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之一的“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系首位获此殊荣亚洲翻译家。
年龄似乎一点都没限制住他。
他99岁的时候,突然掉转船头,不想译莎士比亚了,想把亨利·詹姆斯的一部作品,翻译为《伊人倩影》。
这书出版了以后能卖得出去吗?记者跑去问不同出版社的不同编辑。
很多人都沉默。
但其中一位编辑说,现在许渊冲写什么书,她都给出,不计成本地出。
编辑说:“我特别愿意维护他这样的人,把这个梦维护好,让他觉得自己这辈子活得特别有意义。”
他那么大年纪了,还每天熬夜工作,到凌晨三四点钟。
想着通过从夜晚偷几点钟的方式,来延长白天。
值得吗?
我当时去拜访的时候,听老先生答:不工作不行啊,因为一个人,总归要做事啊,你不做事,你不知道怎么过啊。
他当时还说,我还有半年,就岁了。
时间也不多了。
所以,将来的希望,就看你们的了。
关于死亡,他这样说:
不管长寿短寿,我觉得人生就是尽其所能,得其所好。
和喜欢的人在一起,做喜欢做的事,每天都能把每天的事情做好。
这就是幸福。
先生走了,我们用这些话共勉吧。
作者刘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