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自律被说得太多,讲解得太多,强调得太多。自律仿佛跟高鼻梁、大眼睛一样成了一个人的特征:瞧,我多自律;瞧,我多不自律。
任何概念都无非是视野的聚焦,反过来却严重影响思考的路径。归因于缺乏自律,很多时候只是方便的解释,却难以通往解决路径。
没法早起,因为不自律嘛;没办法坚持背单词,因为不自律嘛;没办法把一本书读完,因为不自律嘛;没办法持续产出,因为不自律嘛。
「自律」君浑身瘫软,一个人跌倒在角落抱头痛哭:怎么什么都怨我!
自律像一剂全能解药般能拯救一切吗?仿佛一粒仙丹,吃进肚子,就此成仙?再看堆积如山的任务,势如破竹,一马平川?
自律不是一个全能医药箱,甚至可能根本就不存在。
有些事情,我们做起来很容易,不需要自我管理和自我意识的介入就水到渠成,我们不自律吗?
有些事情,我们为之着迷,做起来风生水起,自然地进入心流状态,还没来得及总结成功经验就完成了,我们不自律吗?
还有些事情,我们逼着自己早起、每周花固定时间把自己按在上面,可是付出总跟收获不成正比,我们不自律吗?
我们必须意识到,那些厉害的人并不是靠惊人的「自律」和取之不竭的「意志力」来完成一个又一个大任务的。
要想找到内心的驱动力,我们真正需要的是:建立一个系统。
一个系统,是一整套适合自己、前后支撑、让人不费力运转、让工作自然展开地做事情的方法。
有如管理一个组织——一个人的企业里没有人有斗志干活,经理大喊,你们这些懒蛋,这些庸才、这些没有自律的人!
经理恐怕该先反省自己的无能吧?好的领导能制定出好的系统,调动出积极的人性,让系统里的各个部分朝着优化的总体方向自然运转。无能的领导只能依靠制度来强压员工。
那么自我管理呢?同此理。
人有了一套系统,而不只是自律,就能引导出自己做事的兴趣、热情、坚持,越做越起劲,越做世界越宽阔,越做越有成就感。
举几个缺乏好系统的例子:
·想开始建立一个每周更新的博客,可是一开始就野心过大、标准过高,要求自己每篇文章都必须写到0字以上,图文精美,格式整齐,每周定时定点更新,不得有半点失误——于是在自我领导的高压之下迅速出现了自我打压和自我苛责,成就感还没建立就建立很多挫败感,很快创作的乐趣就荡然无存,每周更新就不了了之。
·想建立坚持阅读的习惯,却逼迫自己每次阅读必须达到1个小时以上,每天都要按时按点阅读,每次都读最艰涩复杂的大部头——很快对阅读就产生了厌恶情绪,不到两周就把阅读抛到脑后,总结自己为不适合阅读、自制力有限。
·想改掉总是吃甜食的习惯,却在家里到处摆放零食,每天在网上不间断地买零食送到家,然后怪自己意志力真差,果然成不了大事。
如此的例子还有很多……
我们真的只是因为意志薄弱吗?以及,那些做出过辉煌成就的人,真的都只是因为自制力惊人?
把自己跟曾国藩这种自制力界的天才相比当然怎么都能比出自愧不如。但历史上有几个曾国藩呢?我们更有效的方法,不是拿圣人的标准强压自己,而是用好的系统引导自己。
自律需要意志力,而意志力是有限资源——除了超人有无限意志力,任何人的心力、耐心、忍耐力、强制自己的能量都是有限的,而且在一段时间内,用一点少一点。
真正有价值的,是建立一个不太需要意志力就可以维持运转的系统,在系统里游走,不仅不会降低能量,而且会增加能量。
它如同一个好房子,走进去就身心愉悦,能量十足,在里面呆得越久越喜欢自己和喜欢这个世界。
坏系统如一个霸凌的*阀,掐着腰拿着鞭子,永远用强制和规训约束人的行为。
管理学里把领导者分成X型领导者和Y型领导者——前者坚信人必须用鞭子赶着走,后者相信人都能自我驱动。没人喜欢X型领导,可我们自己却总变成自己的X型领导。
重建一个系统,然后让系统带着自己运转,才是新王道。
那么,到底怎样才能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干劲系统呢?
关键词是:能量感。
2.
能量感是什么?为什么能量感能帮我们持续找到做事情的干劲呢?
想一想你最喜欢做的事情,欲罢不能的爱好,总放不下的人或事——这些东西在不知不觉中增加了你当时的能量感,它们不需要你自律,它们还没等你拿出自律,就早已跑进了你的自循环系统,推动你持续追求的行动。
不知不觉中你所上瘾和放不下的东西都在你脑中形成了一个个产生多巴胺和愉悦感的回路:
·玩游戏——多巴胺上升——能量感上升——下次还想要
·看视频——多巴胺上升——能量感上升——下次还想要
·喜欢的人——多巴胺上升——能量感上升——下次还想要
·甜品——多巴胺上升——能量感上升——下次还想要
那么,那些跟工作和精进相关的,能持续自行运转的系统,一定需要能增加你的能量感才能维持,比如:
·收获经济回报——能量感上升——下次还想要——再次付出行动
·收获领导认可——能量感上升——下次还想要——再次付出行动
·收获成就感(优越感)——能量感上升——下次还想要——再次付出行动
·收获意义感(价值感)——能量感上升——下次还想要——再次付出行动
·收获乐趣(喜悦)——能量感上升——下次还想要——再次付出行动
所以想要建立一个系统而不仅是依靠自律,首先要找到一条较为容易就能增加一件事所带来能量感的路径。
至少在开始建立该系统的时候,不能让做这件事使你能量值骤降,否则自律再强也很难持续做下去。
什么事情能给你带来能量感呢?什么事情又会快速消耗你的能量感呢?
如果你稍加观察,很快就会得出属于自己的答案。这份答案模仿不来,伪装不了。
比如,你跟人接触之后能量感增加还是降低?你一个人独处后能量感增加还是降低?
能量感在与他人相处后的增减,被用来判断一个人性格是外向还是内向。在独处后能量感增加的人是内向者,在与他人相处后能量感增加的人是外向者。
内向者如果做需要跟很多人接触的工作,又不得不做这样的工作,能量值掉得厉害,意志力资源迅速耗光,一歇好几天都缓不过来,系统就难以长期运转。
反过来,外向者总是做一个人的工作也会缺少燃料。
·再比如,报纸杂志上的哪些话题,总是能引起你的兴趣,让你看完之后能量感爆棚?又有哪些话题,让你看完之后觉得能量耗尽?
·你日常工作中的哪些任务,会增加你能量感?让你做完后感到兴奋、有趣、有成就感?而哪些任务让你躲避、焦虑、无聊、畏手畏脚?
·你身边的人,哪些会增加你的能量感,在相处之后让你感觉更有热情生活和做事?又有哪些人会降低你的能量感?给你带来忧虑和无力感?……
以上这些方面如果总呈现稳定的趋势,那么一个人能量量表的样式也就昭然若揭。当然这份量表(包括人的个性)都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人不断向前行进的生命中流动和变化的。
但找到这些趋势,了解自己的能量来源,是在现下建立有效系统的基础。
有一件任务你早该动手却迟迟没有行动,是不是因为它让你降低了能量感?而又有没有办法能将它转化为增加你的能量感?
这里有一个重点,是要找到做该任务增加你能量感的「容易」的路径,而不是」复杂」的路径。
拿写作来说,爱写作的人,如果能出版一本书一定能增加成就感和能量感,但是成功出版一般书从构思、到写作、到联系出版商、到最后印刷见书……这中间要消耗多少能量,经历多长的周期,而这中间除了一个奔向成书的大目标,还有没有容易获得、来得更早更勤的能量感?比如写作的乐趣、每一篇文章的所获得的外部反馈、自己所欣赏的人的赞许、与人交流的乐趣……?
显然如果一个人把出版一本书作为能量感增加的唯一路径,那么因为这个能量周期太长,能量感收回来太慢,事情做着做着就没了燃料,最后想象中的大能量感从未收回,半途而废的能量消耗倒是出现了。
但如果能找到一个或多个花小力气就能增加能量感的路径,在实现大目标的路上不断用小的实现增加能量感,那么小圈带动大圈,系统当然就能更容易地运转。
所以小步开始、快速画圈、快速收回能量感,这真的是开始建立一套系统最有效的办法。
而如果有一件应该做的事却始终找不到任何能量感来源,这时候该怎么办,就成了我们接下来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