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糖价低廉、购买渠道多样、甚至推广全民减糖的年代,很难理解和体会制糖的艰难发展史,现今我们吃着令人愉悦的甜品,吃的是古人几千年不断实践的智慧结晶。
说起现在常见的蔗糖制品如白糖、冰糖、红糖等,在使用甘蔗制糖工艺真正成熟的唐代之前,饴糖,也就是麦芽糖,基本是民间获取甜味的调味品,是由稻米、小麦等谷物发酵熬煮制成的糖品按形态有软硬之分,古称分别为饴和饧,由于饴糖本身甜度不高,一些好甜食的权贵会选择更稀缺昂贵而口味也更为香甜的蜂蜜。
麦芽糖,即饴糖,图为软饴糖那唐之前的人吃不上蔗糖吗?这就要说蔗糖的出身了,虽中国南方有种植甘蔗的历史,但制糖技术落后,出糖的质量难以保证,效率也低,甘蔗更多被当作一种水果,有嗜糖的魏文帝曹丕在《感物赋》中写甘蔗,歌赋中虽是借感叹甘蔗旺盛至凋零的过程来抒发天地万物的盛衰相通,但也可看出将甘蔗当作蔬果植物种植院中而不是当作某种作物。
也是曹丕之言,出自《艺文类聚》,“南方有龙眼、荔枝,宁比西国蒲萄、石蜜乎”,其中的石蜜,就是较为原始的固体蔗糖,是经过对蔗汁过滤曝晒熬煮后做成的糖品,或自汉代始通过丝绸之路从古印度传入至中国,又有《新唐书》中关于唐太宗遣使摩揭陀(古印度)取熬糖法的记载,可基本推测出在中国普及的蔗糖工艺古法来源于古印度,而经过中国古代劳动者的本地化改造,“色味愈西域远甚”,在后世甚至出口至印度地区,此后中国制糖技术不断成熟发展,民众也可吃到更甜的糖了。
制糖原料甘蔗田古法制糖难就难在过滤杂质,杂质过滤不清就影响了出糖率和口感,印度古法过滤杂质的方法是熬糖时添加牛奶,牛奶蛋白受热后凝结,同时也将杂质包裹其中浮起,然后撇除杂质,这个工序需要重复多次直至杂质不再浮起,中国引进后因为缺乏牛奶而使用了蛋,也是利用了蛋白遇热凝结的原理。
但这个方法费时费材,直至唐高宗时期,中国发明了滴漏法制糖,制取出纯度更高的白糖,此法就基本沿用至近代。滴漏法,顾名思义是通过漏斗工具取糖的方法,此方法将熬好的蔗汁和黄泥浆倒入漏斗提炼出蔗糖,黄泥浆可以吸附杂质脱色,得出的蔗糖纯度高且外观更纯洁。
老冰糖或称土冰糖,色泽淡黄如天然矿石也因为过滤杂质的问题得到解决,工艺进一步发展成熟,此后糖类产品也发展出更多品种,熬制的时间和工艺不同出现了白糖红糖冰糖黑糖等糖品,唐宋时期成熟的制糖工艺还传向东亚南亚东南亚地区的国家,影响深远,唐宋之后的制糖历史将在之后讲述,蜜蜂牌感谢您的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