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生活中经常听到的一句话吗?“好不容易存点钱,一场病又回到解放前……”
的确,从古至今,不管有钱没钱,人们最害怕的一件事就是生病,它就像股市中那条跳动的K线,始终牵扯着人的神经。
尤其是恶性疾病或突发性疾病,只要遇到一次,人生很可能瞬间天塌地陷。
可同样是吃五谷杂粮的,同样是为生活辗转奔波的打工人,为何有的人却吃嘛嘛香,身体倍棒,有的人却一次次掉入健康陷阱,从此戴上贫穷的帽子,很难再有翻身的可能。
两位诺贝尔学者经过大量深入细致的调查,发现那些被健康陷阱困住的人,大都做错了三件事。
这三件事,平常不显山露水,很多人都会选择性地忽略或放弃,但等出现问题再来拿钱补救时,却又得付出十倍、百倍,甚至千万倍代价。
很多人因此一夜致贫,曾经的努力也都付之东流。
这三件事,我们称之为,影响财富的“三大健康误区”。
01忽视早期投入,输在起跑线说到这,先问一个问题,撇开父母因素,单纯从个体来说,你认为人与人之间,财富的差异是从哪一刻开始的?
是出生时,还是上学时,亦或是毕业进入社会后?
答案也许五花八门,各不相同。但作者告诉我们,以上三项都不是。
因为人生财富的长跑,是从你成为胚胎那一刻起步的。
也就是说,还在母体的子宫里,人生财富的原始积累就已经开始了。
当然,这个早期投入并不仅限于母体怀胎十月,而是从母体受孕到出生后3岁左右。
这多天的时间,是人生长发育的“机遇窗口期”,它既能为人们的终生健康奠定基础,也能为人生财富大厦打下基石。
如果孩子在子宫内及童年早期吸收了充足的营养,他会长得更高大、更聪明,处世能力更强,长大后每年挣到的钱也会更多。
是不是觉得有点不可思议,3岁以前孩子尚处在懵懂期,不知世事,更没有挣钱能力,怎么会影响了成年后的经济收入了呢?
事实上,这个观点是有大量数据支持的。
年,英国巴克医生在《英国医学杂志》发表了一篇论文,其中提到,母体子宫的条件对婴儿生活机遇具有长期影响。
例如,与未服碘胶囊的孕妇所生孩子相比,如果孕期摄入了足够的碘,她们生下的孩子能多上4个月至半年的学。
别看只是多上了一小段时间,却能让孩子成年后,即便只是干个体户,每年也能多挣40美元。
另外,经济学家在肯尼亚调查发现,孩子幼年期,如果持续得到抗蠕虫药片达两年的孩子,其上学的时间及在青年时期挣的钱比只得到1年抗蠕虫药片的孩子多20%。
因为蠕虫会造成贫血及营养不良,孩子营养不良,个子很可能长不高,学习成绩也更差。
所以,早期的营养,会影响人们未来的生活机遇。越早重视早期投入的人,越能赢在起跑线。
即便经济条件并不宽裕,也能以较少的投入,通过影响和改变孩子的身体体质,慢慢地让整个家庭走出贫穷怪圈。
说到这或许有人会说,早期投入是由父母决定,那成年以后,自己吃得饱、吃得好,多吃山珍海味,美味佳肴,应该不会因饮食问题影响经济收入了吧。
如果这么想,那么你很容易会掉入第二大健康误区:
02忽视营养看重享受,阻碍财富增长我们知道一日三餐,是每个人生活的日常,每天选择吃什么,怎么吃,看似简单普通,却能逐渐拉开人与人之间的财富距离。
当然,一顿两顿,一年两年变化不会太明显,但把时间的维度拉长到五年、十年甚至更长,财富与饮食的关系就能显著体现。
英国著名小说家,记者,社会评论家乔治·奥威尔,曾做过深入细致的调研,他发现那些陷入贫困陷阱的人,在选择食品时都有一个共同特点,
那就是考虑的不是价格是否便宜,也不是有无营养价值,而是食品的口味怎么样。
尤其是当手中的钱有一定富余后,他们不会把钱花在购买能量更高的健康食品,而是会选择买一些口味更好的、价钱更高的享乐食品。
比如,宁愿花钱喝酒,也舍不得买一瓶补铁片;宁愿少买蔬菜、粗粮,也要买费钱却没什么营养的糖、茶、甜食等消遣品。
但如果人们把这部分享乐的钱,投入到健康食品中,会给生活带来什么变化呢?
印尼的铁营养状况评价与研究项目,做过一个对比研究,他们随机选出一些男性和女性,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每个月定期补充铁元素,对照组用的则是安慰剂。
经过长时间的调查研究表明,铁元素的补充能使人们工作更努力,收入明显增加。
以印尼当地的购买力平均值计算,一年花7美元,定期给自己吃鱼酱补充铁元素,补铁后他每年的收入会增加46美元。
平均下来,每天花1.9美分买鱼酱,就能多收入12.6美分,投资产出比是6.6倍,在印尼普通工人每天也就挣50美分,可以说是相当合算。
所以,别看只是百十来块钱,甚至不过是10元,20元,一杯奶茶的钱,你把它花在哪,它就会把你带到哪。
如果用于抽烟、喝酒玩乐,只能带来一时的感观享乐,而且无益于身体健康,更不会带来财富增值。
但若用于营养健康食品中,日积月累,假以时日,它则会引领着人们走上富裕之路。
03舍得花大钱治病,却不愿花小钱预防乍一听,很多人都会嗤之以鼻,谁不知道健康是人生最大的财富,也是最大的资本,不管有钱没钱,没有人会傻傻地把健康放在最后。
然而,奇怪的是,现实生活中人们虽然关心自己的健康,为此也投入大量资源,但很多人却没把钱花在刀刃上,甚至花了很多冤枉钱。
比如,并非任何时候都适用的抗生素,为时已晚的外科手术,还有没必要的高昂治疗。
书中,作者列举了一个常见病儿童痢疾的治疗。
痢疾其实是一种可以预防的疾病,它主要致病因是饮用了含有轮状病毒的水。
只要每个家庭都用消毒剂或安装净水器,净化饮用水,就不会因水传播患上痢疾。
但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实际使用消毒剂进行水处理的人只有10%,另有90%的人认为,隐患是潜在的,获利也不确定,所以不愿意为此花费金钱。
错过了预防这个环节,在痢疾治疗上,也有不少人走进了误区,作者仍以痢疾为例。
痢疾致死的主要病因是脱水,防脱水最有效、最廉价的措施是口服补液盐,它是一种混合盐、糖、氯化钾及兑水抗酸剂的儿童口服剂。
然而,在临床治疗中,很多人都不相信口服补液可能治病,他们觉得不打针,不用抗生素或静脉注射,就治不好病,于是转而找私人医生。
私人医生治疗痢疾、发烧、呕吐的常见办法是开抗生素或类固醇,也就是激素类药物,而且常常采用注射形式,这样疗程短,见效快,能让病人迅速感觉良好。
根据联合国在乌代布尔的健康调查发现,每一名病人去私人诊所看病的次数中,注射占66%,静脉输液占12%,而检查只占3%。
过度医疗的结果是既加剧病人财富的流失,又损害身体健康,因为抗生素的滥用会增加细菌抗药性,类固醇的滥用会加速人体老化,寿命缩短。
为什么人们不愿意花小钱预防,或采用廉价健康的方式,反而要花很多钱去买那些毫无帮助、很可能有害的东西呢?
在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心理沉没成本”,意思是人们更愿意选择更贵的东西,但凡廉价的东西,都被认为没有价值。
所以,当疾病降临时,人们普遍犯的一个错误是,过分依赖于药物和医生,总以为医生的挂号费越贵,开的药物越多越有疗效。
殊不知,最好的医生是自己。在身体健康时,多学些正确的保健知识,花些小钱定期体检,提前预防,才是最有效的治疗。
▽
好了,今天的主要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
我们讲解了导致贫穷的第一大陷阱:“健康陷阱”,日常生活中,人们并不是不重视健康,相反,很多人都曾为此投入大量的精力和金钱。
为什么还会掉入健康陷阱呢,主要是人们对健康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走入了误区,影响了财富的增长,
这“三大误区”是:忽视早期投入,重享受轻营养和重治疗轻预防。
下一节,我们将学习导致贫穷的第二大陷阱:教育陷阱,我们下节再见吧!
作者简介:心然,曾经沙场秋点兵,如今我手写我心,从此一手抱娃一手种花,在人间烟火中,细嗅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