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林妈咪“假如我变成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印度诗人泰戈尔笔下的孩子,是一朵“金色花”,给予我们快乐,可有时候现实很无奈……孩子两岁,眼瞅着到了幼儿园的年龄,不仅思想变得很有主见,行为有时也变得更加肆意,常常上演“蹬鼻子上脸”的戏码……想吃鸡蛋,爸妈怕鸡蛋太烫手伤到宝宝,没有及时拿给宝宝,等不及的他就会狂哭不止。还想看电视,可是已经到了该睡觉的时间了,不能得偿所愿的他又要上演哭戏。本来宝宝和小伙伴玩得好好的,突然间就不再与别人玩儿了。说实话,作为时常陪伴宝宝身边的妈妈,有时候对宝宝突如其来的脾气大爆发,为娘多少也是力不从心。其实,宝宝发脾气,也是成长的一种方式。孩子们急切地想要凭借自己的实力去了解这个世界,无奈爸爸妈妈束缚的太多。孩子们以为能够坚持自己,结果受到的不仅有束缚,还有客观原因的制约。孩子们的想法很直接,才不会拐弯抹角的去“将就”玩伴儿。这样看来,孩子发脾气也并不是毫无道理可言。既然,宝宝发脾气有道理,那能不能以适当的方式让宝宝把情绪表达出来,就看爸爸妈妈的解决方案啦!语言达不到效果,身体接触才是宝宝平静下来的良药很多时候,爸爸妈妈在看到宝宝哭闹发脾气时,都会大声斥责,殊不知这样的方式就像生病时医生让多喝热水,看似会有效果,实则是“亡羊补牢”的补救。商场逛的次数多了,妈妈“无视”自家孩子“撒泼”的戏,自然看得也就多了。可每次看到,内心不免感慨万千。记得宝宝第一次在商场闹着要买零食时,我原本也打算丢下他不管,可是问题并得不到解决。于是很自然地我走到宝宝身边,抱了抱哭地一塌糊涂的宝宝。许是我的动作让宝宝产生了疑惑,又或者是我的动作太过反常,宝宝居然真的不再哭,只是抽噎着看着我,小手死死地拽住我的衣角。此刻,宝宝的动作让我意识到,在他哭闹的那一刻,宝宝也是很缺少安全感的。很多时候,宝宝只是在耍小性子,他们发脾气的时候,也没有很大的危害性。当宝宝内心受到打击,心情沮丧之际,给宝宝一个大大的拥抱,会很快让宝宝平复心情。有文章表明,身体上的接触,能让宝宝意识到爸爸妈妈是很在乎、理解自己的,那样就能让宝宝快速的平复受伤的心情。能从宝宝的角度,把宝宝当时会有的情绪表达出来“不能很快地吃到鸡蛋,宝宝你是不是很着急?”其实,每个人都是情绪化的个体,情绪的表达更是毫无对错区别,让宝宝把情绪释放出来,总好于让宝宝因为情绪而做出不恰当的行为。吃不到鸡蛋,宝宝内心会很着急。找不到玩具,宝宝心里也很难过。不能跟小伙伴愉快玩耍,宝宝当然也很无奈。能让宝宝适当地表达出自己负面情绪,对宝宝来说可以让他认识到不同情绪的差别,学会表达内心的情绪,也能让宝宝知道自己是被理解认可的。情绪不一定都要用脾气发泄出来其实,更多的时候,宝宝的情绪发泄方式都是学的爸爸妈妈,所以,爸爸妈妈在情绪表达的时候,完全是可以采取不同于“发脾气”的方式的。理解宝宝的心理,对宝宝的行为进行解释,制定一个规则,大家一起遵守。宝宝很喜欢吃甜食,这爸爸妈妈都能理解,可能让宝宝放弃在晚上吃糖的想法,可不是动动嘴皮子就可以的。就像《妈妈是超人》里,在小鱼儿想玩变形金刚时,妈妈胡可并不是一开始就严声制止,而是首先表示理解那样。爸爸妈妈的理解,会让宝宝的情绪得到缓解。有一段时间,宝宝很喜欢吃薯片的,我与他沟通,表示理解小孩子都有爱吃零食的习惯,但是零食不能多吃,吃多就会伤身体,所以,我们制定一个规则,一周只买两包薯片,也就是说宝宝一周只能吃两次薯片。这个规则现在依然在继续。没有惩罚,只有行为弥补很多时候,面对孩子不理智地发脾气,爸爸妈妈也会不理智地爆发自己的脾气,然后就会出现针尖对麦芒的“敌对”现场,最后往往以孩子被某种方式惩罚而告终。实际上,惩罚并不能让宝宝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反而会觉得接受惩罚就可以让自己继续这样的行为。宝宝们似乎很喜欢把玩具摆得到处都是,如果你硬性要求反倒会适得其反。但如果让宝宝自己通过做家务来理解收拾房间的辛苦,那宝宝自己就会把玩具归置到原处,减少不必要的家务活动。让情绪得到合理地控制其实,不只是孩子,爸爸妈妈能有效地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表达方式,整个家庭的氛围还是会很和谐的。所以,爸爸妈妈可以与宝宝共同学习一种控制情绪的方式。让宝宝在想表达情绪之前,多做几次深呼吸,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寻求爸爸妈妈帮助,花费时间冷静处理问题。温馨的家庭环境自然是爸爸妈妈能理解宝宝,宝宝能自主表达自己想法,让宝宝合理表达情绪的同时,爸爸妈妈们也要很好适当的宣泄自己的情绪,那样宝宝也会耳濡目染到好的情绪。(注: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