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舞云读书好爸妈育儿36计之八。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清华大学的校训
这八个字道出了成为人才的必备条件。“自强不息”包含了自主、自律、自学,包含了持续不断的努力。什么样的人会成为持续不断努力的人,什么样的人会成为终生学习的人?
是那些有目标的人,有动力的人,有热爱的人。
父母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给孩子提供最好的条件,补习班、兴趣班,出钱费心,陪读接送。大人忙,孩子们更是忙个不停。
当一切都被安排好了,当家长提供了太多的扶助,孩子反而没有时间选择自己的兴趣所在,反而没有机会发展自己的主动性,容易成为依赖型、被动型的人。
父母为孩子提供的越多,说明对孩子抱着越大的希望,但是孩子可能不喜欢,却无法反对,因为从小习惯了听命于父母,所以不敢不做,可是做的时候还是不喜欢,所以很痛苦。这样的孩子其实很可怜。
他们从小被父母安排,什么都不用管,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只需要做一件事,学习就可以了。他们看似很幸福,结果可能是个悲剧。因为他们是被动生活的人,他们常常感觉自己从来都没有真正活过,所以容易成为空心人。
他们可能考上了名校,可能也有了好工作,但他们没有自强不息的精神,更谈不上厚德载物。一个从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孩子,怎么可能学会体谅别人,从哪里学会同理心?也很难成为厚道的人。这样的人在人际交往,团队合作方面的能力就会欠缺,就不容易走向成功。
所以说,激发孩子的自驱力,让孩子自主自律地学习和生活,才是取得人生幸福的根本,这和成绩,和名校无关。那些成绩好,考上名校,已经就业了却选择躺平的人,怎么能算是成功呢?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孩子做到自主、自律、自学,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有自己的人生目标,有同理心,会跟人交往,有团队合作精神。用这个目标培养孩子,不仅家长轻松,孩子也会感受幸福,不容易焦虑抑郁。
有两个热词:多巴胺、内啡肽,被称为快乐荷尔蒙。
很多事情都可以使人体分泌多巴胺,比如吃甜食、打游戏、刷剧等;而内啡肽的分泌需要努力和自律,比如一定的运动强度和一定的运动时间,才能使它分泌出来。
自主、自律、自学的孩子,身体就能够产生内啡肽,内啡肽是通过努力获得成功后产生的激素,它会让人感受到真正的幸福,是让人身心健康的激素。多巴胺则是轻易体验到即时快乐的激素,容易引发成瘾行为。
所以,我们应该让孩子养成自主、自律、自学的行为习惯,即远离多巴胺,追逐内啡肽。
人类大脑还有三个部位:前额皮质、杏仁核、海马体,这三个家伙与快乐荷尔蒙正相反,我们暂且称它们为压力三兄弟。如果前额皮质掉了线,杏仁核就会过多分泌皮质醇,导致海马体受到伤害。
巨大的或长期的压力,就会让前额皮质掉线,比如没有玩耍时间,长期的学习压力,会引发这三兄弟的连锁反应,
过大的压力不但不会促进孩子们的成长,还有可能影响孩子们的心理健康。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有着明确的科学依据。
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很多,比如高三的孩子,普遍是苦大仇深的样子,很多孩子在高三时引发焦虑、抑郁症状。近几年,不仅高三的孩子,越来越多年龄尚小的孩子,在持续的压力下发生焦虑抑郁的情况。
家长们最该做的,是唤醒孩子的内驱力
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学会掌控自己的人生。这样,孩子在离家去外地求学,独自生活时,才不会失控,不至于休学或成为啃老族。
“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这是西南联大的校歌,这首歌诞生于战火纷飞的年代。当年唱着这支苍劲悲壮又志存高远校歌的人,那些来自北大、清华、南开大学的莘莘学子,是代表着中华文化薪火相传的一代精英。
王希季、华罗庚、周培源、冯友兰、梁思成、林徽因、这些国之栋梁,人中龙凤,他们有伟大的目标,所以不怕艰难困苦;他们有深切的热爱,所以会奋斗一生,这些都离不开自主自律自学自强的品格。
请家长们学会放手吧!让孩子们成为自强不息的人,让他们用厚德去承载担当与责任,去收获成功与幸福。只有成为自己为自己负责的人,才能为更多的人负责,这样的孩子才能成才呀,这才是属于孩子的光明大道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