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石性胆囊炎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秦淮八艳纪事董小宛与冒辟疆在姑苏山塘的浪
TUhjnbcbe - 2025/6/13 19:21:00

方馨原创

苏州古城,最具“姑苏”味道的地方非山塘街莫属,而山塘街最浪漫的故事,当属名妓董小宛。董小宛乃明末“秦淮八艳”之一,明末崇祯年间曾客居姑苏半塘六年之久,就是在这里邂逅了风流才子冒辟疆,留下一段千古佳话。

姑苏山塘夜景

董小宛颇有姿色,且灵秀聪慧,来姑苏之前旧事秦淮旧院第一流的人物,因为针线活儿出色、歌声婉转动人而被誉为“针神曲圣”。除此之外,董小宛还是一位少有的美食家和烹调能手,曾经独创和改良了很多江南名菜,因此得以与太和公、膳祖、苏东坡等一起,被列入“中国古代十大名厨”之列。

董小宛虽为歌妓,但内秀喜静,且独爱山水,曾“自西湖远游于黄山白岳之间”,每到幽林远壑就流连忘返,厌弃喧闹奢靡,内心有一种质朴之美。 

董小宛与“明季四公子”之一的冒辟疆相识于崇祯十二年。冒辟疆此前就听说秦淮佳丽中有一位董小宛,才色双绝,却一直无缘相识。而小宛也常在名流宴集间听人说到冒辟疆,知道复社中有这么一位负气节而风流自喜的才子。

董小宛

崇祯十二年,乡试落第的冒辟疆曾多次到半塘访寻董小宛,却屡屡扑空,原来小碗那段日子去了太湖洞庭山,于是,冒辟疆结识了苏州歌姬沙九畹、杨漪炤,每天厮混于沙、杨之间。在离开苏州之前,冒辟疆再次前往董家,这次见到了小宛,但小宛却喝醉了,醉意朦胧地与辟疆相会于曲栏花下。大约薄醉未消、懒慢的女子最迷人,辟疆见小宛秋波流转,也是醉了。

已出游日久的冒辟疆,此时已是囊中羞涩。不得不离开苏州回家乡如皋去了,但心里已经对小宛生出无限眷恋。第二年春天,冒辟疆再到苏州访董小宛,却又听说她陪钱谦益游览西湖去了,而且准备游完西湖再转道黄山观赏奇峰苍松,不知何时方能归来。冒辟疆只好悻悻而回。

崇祯十五年春,小宛从黄山归来,母亲去世,自己又受田贵妃之父田弘遇抢夺佳丽的惊吓,而重病不起。就在这时,辟疆来造访了,奄奄一息的小宛忽然来了精神,她硬撑起身,牵着冒辟疆的手说:“我十八天来昏沉沉如在梦中。今天一见到君,便觉神怡气旺。”她吩咐家人具办酒菜,与辟疆在床前对饮,辟疆几次欲告别,小宛则一再苦苦挽留。

显然,在与冒辟疆的情感交往中,董小宛表现得更为主动,焕发出那个时代少有的个性与勇敢。相比之下,冒辟疆则举步踌躇,相形见绌。

冒家几乎没有任何障碍就接受了青楼出身的董小宛,在那个时代十分罕见,也显出冒家的通达开明。那段日子,冒辟疆之父从襄阳辞官回到了如皋老家,与家人共享天伦。因冒辟疆原配秦氏体弱多病,小宛很快便承担起料理家事的重任,她恭敬侍奉公婆,照顾秦氏以及冒辟疆与秦氏所生的二男一女。冒家的账目也全由她经管,一切料理得简明清楚,完全是一位理家能手。小宛还烧得一手好菜,色香味俱全,尤其擅长制作各种点心及腊味,得到冒家全家交口称赞,因此小宛岁十分辛苦,却也在心理上感到了满足。小宛天性淡泊,不喜欢肥美甘甜的食物。平时喜欢用一小壶芥茶(一种香茶)温淘米饭,佐以一两碟水菜香豉,就是一餐。冒辟疆口味重,喜欢甜食、海味和腌腊食品,小宛便变换花样,为他制作各种美食,在烹调中加上酸梅等调味品以增加口感;有时还采渍初放的有色有香的花蕊,使之沁发清新雅致的口味,难怪有人说:冒辟疆不仅艳福不浅,口福也不浅。

最令人钦佩的,是董小宛能在琐碎的日常生活中挖掘出诗意,将寻常的日子过得饶有情致。她常常采集各种花汁渗融到香露中来制作花露,制出的花露芬芳怡人,为世上罕见。海棠无香,但她调制的秋海棠露却可以用来香发,芬芳可人。她还能用数十种花瓣制作花露,奇香四溢,客人酒后,用白瓷杯品尝,怡情而解酒消渴。

董小宛作品“蝴蝶图”

小宛厨艺更是独特佳绝,腌制的咸菜黄艳如蜡,绿如翡翠;各色野菜一经她手都会带上异香绝味;她做的火肉(熏肉)有松柏之味;风鱼有麂鹿之味;醉蛤如桃花;松虾如龙须;油鲳如鲟鱼;烘兔酥鸡如饼饵,滋味妙不可言。平时她还经常研究食谱,四处访求奇异风味的制作方法。今天江南人爱吃的虎皮肉(走油肉),就是她的发明,因此,虎皮走油肉还有一个名字叫“董肉”,和“东坡肉”相映成趣。

小宛最擅长的,是制作改良糖果茶点,她将苏州传统的“麻酥糖”,加以改良,用芝麻、炒面、饴糖、松子、桃仁和麻油作为原料制成酥糖,切成长五分、宽三分、厚一分的方块,这种酥糖外黄内酥,甜而不腻,既保持了苏州麻酥糖的香甜可口,又加入饴糖等工艺,吃的时候不易产生碎屑洒落,被称为“董糖”。如今,扬州名点灌香董糖、卷酥董糖,如皋水明楼牌董糖,都是名扬海内的土特产。

闲暇时,小宛与辟疆常坐书房,泼墨挥毫,赏花品茗,评山论水,鉴别金石,温馨惬意。小宛初进冒家,见董其昌仿钟繇笔意为辟疆书写的《月赋》,非常喜爱,便着意临摹。此后又四处寻访钟繇字帖,后觉钟繇字体偏瘦,便废钟帖而改学曹娥碑,每天习字数千,从不错漏。

小宛曾替辟疆给亲戚朋友书写小楷扇面,也为苏元芳登记柴米油盐的用项及银钱出入。小宛画的小丛寒树,笔墨楚楚动人。她15岁时作品《彩蝶图》现收藏于无锡博物院,上有她的题词。到如皋后,她仍保持着对绘画的特殊爱好,时时展玩新得长卷小轴或家中旧藏,即便是逃难途中,也仍把书画藏品捆载起来,随身带走。

董小宛作品“兰花图轴”

小宛嫁入冒家之后一年多,好日子就到头了。先是清兵入关,江南一带战火纷起,民生涂炭。清军肆虐无忌,冒家险遭涂毒,家产损耗殆尽。后冒辟疆又大病两场,一次是胃病下血,水米不进,董小宛在酷暑中熬药煎汤,紧伴枕边照料了六十个昼夜;第二次是背上生疽,疼痛难忍,不能仰卧,小宛就夜夜抱着丈夫,让他靠在自己身上安寝,自己则坐着睡了整整一百天。辟疆说自己一生的清福都在和小宛共处的九年中享尽。生逢乱世,生活艰难,饮食难温饱,小宛身体又弱,加上照顾辟疆数月辛苦异常,身体很快拖垮,骨瘦如柴,极度亏虚,又连续二十多天不进米水,尽管冒家请来名医诊治,终难奏效。

顺治八年(公元年)正月初二,嫁入冒家九年的董小宛,终于撒手人寰,安详仙逝,年仅28岁。临终之际,她手中还紧握着冒辟疆镌有“比翼”、“连理”四字的一对金钏。冒家将其葬于如皋影梅庵,而他们相逢的苏州的山塘街则留下了一段浪漫佳话。

本文由《江南文化》杂志授权独家发布

1
查看完整版本: 秦淮八艳纪事董小宛与冒辟疆在姑苏山塘的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