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希腊著名导演欧格斯·兰斯莫斯凭借电影《宠儿》斩获数项大奖,这部影片的主角是斯图亚特王朝最后一位女王安妮,她与萨拉·丘吉尔、阿比盖尔两位女侍之间有着复杂的感情纠葛,阴谋与情欲相互交织,被网友戏称为“西方版的宫斗剧”。
作为一部影视作品,《宠儿》的故事线十分精彩,洛可可风格的宫廷布置和华丽的服饰也很抓人眼球,但是其中所呈现的安妮女王,有许多艺术加工的成分。在英国的历史上,安妮女王所扮演的角色和她的真实人生,都要比电影复杂得多。
01“坐在轮椅上的女王”
17世纪下半叶,为了避免天主教复辟,英国爆发了一场没有流血的“光荣革命”。詹姆士二世的统治被推翻,他的女儿玛丽和女婿威廉从荷兰来到英国,加冕为女王和国王,成为共治者,也就是玛丽二世和威廉三世。
和父亲詹姆士二世、弟弟“老觊觎王位者”詹姆士不同,玛丽二世和妹妹安妮公主(即后来的安妮女王)都是新教徒,这也是英国一众贵族和资产阶级拥护她们的重要原因。
虽然是亲生姐妹,但玛丽和安妮的关系并不太好。安妮公主和约翰·丘吉尔的妻子萨拉·丘吉尔关系亲密,但由于怀疑约翰·丘吉尔涉嫌与身在法国的流亡国王詹姆士二世暗中联系,威廉三世将他投入伦敦塔囚禁了起来。这一事件让安妮与威廉和玛丽的关系变得更加疏远。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里的约翰·丘吉尔是第一代马尔博罗公爵,也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将领。在二战期间,他的后代温斯顿·丘吉尔以过人的勇气和谋略决定从敦刻尔克撤军,带领英国人走出至暗时刻,完美继承了祖辈的军事基因。
(一个题外话,约翰·丘吉尔有抑郁倾向,而温斯顿·丘吉尔常年受到抑郁折磨,“抑郁是一条黑狗”的说法也是从他而来。)
玛丽女王去世之后,安妮公主开始协助威廉三世处理部分政务,两个人的紧张关系有所缓和。8年后,威廉三世去世,由于威廉和玛丽没有子嗣,所以王位交由37岁的安妮继承。
在女王加冕的肖像画上,安妮虽然姿色一般,不过身上精美的黄色衣裙、皇家蓝的披风,以及手边的女王冠冕和权杖等物品,让她显得很有权势和威严。
其实此时的的安妮女王并没有画像上那么风光,她的健康状况不好,痛风折磨了她许多年,因为多次怀孕导致身体虚弱。在正式加冕时,她是被人抬在特制的轿子上完成了整个典礼。到了后期,她经常需要借助轮椅活动,所以也被人称为“坐在轮椅上的女王”。
02两位女性密友之争
在许多当时以及后来的评论者口中,安妮女王经常被“嫌弃”,她肥胖不堪的身材、嗜好甜食的饮食习惯、不够精致的衣着打扮都备遭诟病。这位站在权力之巅的女人,看起来似乎有许多的凄苦和无奈,这和她的感情经历有密切的关系。
安妮女王年轻时嫁给了挪威的乔治王子,在两人多年的婚姻中,安妮总共怀孕过17次,但多以流产告终。唯一幸存的儿子威廉一出生就被封了格洛斯特公爵,却在11岁时不幸夭折,使得斯图亚特王朝后继无人。
在电影《宠儿》中,女王养了17只可爱的小兔子,给它们取了不同的名字,精心地呵护它们,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女王对逝去子女的精神寄托。
女王的丈夫乔治亲王沉溺于制作船模,被许多人看作是不务正业的代名词,有人批评他是一个“脑子空空、胸无点墨的废物”。虽然女王对丈夫一直感情颇深,但她的身边还活跃着萨拉·丘吉尔和阿比盖尔·玛莎姆夫人这两位女性的身影。
萨拉·丘吉尔的丈夫是大名鼎鼎的约翰·丘吉尔,是安妮女王最信任的大臣之一,因为军功卓著被赏赐了大量的珠宝、庄园和封号,萨拉·丘吉尔是女王身边的大红人。安妮女王对萨拉·丘吉尔十分依赖,经常找她过来陪自己闲坐聊天,纾解郁闷的心情,帮忙出谋划策。
虽然做女王“闺蜜”有百般好处,但时间久了,萨拉·丘吉尔觉得十分厌倦,这时她的侄女(也有说是表妹)阿比盖尔就填补了这一空缺,来到女王身边侍奉左右,很得安妮女王的欢心。特别是在乔治亲王去世之后,阿比盖尔更是贴心抚慰,在女王心里的地位大大提升,她与萨拉·丘吉尔之间的竞争也暗流涌动。
新旧两位密友之间的冲突,不光是为了争宠,背后还有英国的两大党派之争。
萨拉·丘吉尔的丈夫约翰是辉格党的重要人物,阿比盖尔则是托利党人的代言人,她们有意无意的话语都影响女王的政治决策。在这场“宫斗剧”的结尾,作风张狂、性格强势的萨拉·丘吉尔败下阵来,还牵连到丈夫约翰·丘吉尔的仕途,导致约翰被女王冷落,最后心灰意冷的约翰选择避走国外。
在电影《宠儿》中,女王与两位女性密友的关系是同性之间的恋情,但这一观点并没有得到所有历史学家的赞同。无论是友情还是爱情,安妮女王对萨拉和阿比盖尔的感情中,都不乏依赖的成分,她希望得温暖的支持和理解,但她们只是把她当作实现私利的工具罢了。
03大不列颠的缔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