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石性胆囊炎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上瘾测试,11个特征表示你已经上瘾了该
TUhjnbcbe - 2025/7/23 17:45:00

如果问你,让你最上瘾的东西是什么?吸毒、赌博、性行为、游戏、美食、玩手机、看短片,这些行为都会带给我们某种短暂的愉悦感。不过,如果当这种短暂的愉悦已变成了一种依赖,我们会变得怎样?你活中是否有这样的情况,每天起床不到30分钟的时间就一定会拿起手机或每次用餐时必定要配个汽水或饮料,又或是每日一定要完成某游戏内的指定任务才会安心?这些你日常会无意识做的习惯,如果突然叫你不做了,你真的有办法停下来吗?随着科技、社会、文化的日新月异,上瘾已不局限在像吸毒、赌博这样刻板印象的成瘾物质。只要你有过类似以上失去自我控制的经历,那你很可能已经上瘾了。

那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上瘾这件事。你真的上瘾了吗?上瘾背后的机制是什么?如果上瘾了,又该怎么做?所谓上瘾就是指一种重复性的强迫行为,感觉来了就必须去进行某件事,即使知道这件事会有不好的影响时,也还是很难停止去做,对其产生了一种依赖,这就是上瘾。而这个上瘾的东西可以是物质性的,例如药物、酒精、香烟、咖啡因、加工食品等等,也可以是行为性的,例如划手机、打游戏、性行为、消费、购物等等。

通常引上来时,人会非常渴望他,而且一进行就很难停下来。当不进行这个行为的时候,就会感到不自在、易怒、注意力不集中,严重时甚至可能产生头痛、恶心等生理反应。那这个上瘾的背后机制是什么呢?这就要谈到大脑中的一个系统奖赏系统。Rewardsystem所以奖赏系统是一种强化和激发人对生存有利行为的大脑机制,主要是靠能够影响人快乐愉悦的一种叫多巴胺的神经传导物质运作。举例说食物是让人能够持续生存的东西,当人们在进食的时候,脑内就会释放多巴胺作为一种奖励,告诉我们吃东西会让我们愉悦,让我们重复去做这件事。

一般多巴胺会在体内自动调节和平衡,并不会让人过度上瘾。而上瘾就是这个奖赏系统出现了问题,在做某件事时,不断的给予奖赏,让大脑不断想要这个感觉,从而无法停止去做它。要了解奖赏系统出了什么问题,我们可以从上瘾的过程来了解。上瘾基本可以简单的分成三个阶段,首先,第一阶段,滥用和中毒阶段,当人接触到某一种瘾的时候,在大脑中央有一个叫复测背盖区简称vta的区域会被激活,Vta是产生多巴胺的主要区域之一,当多巴胺被释放后,他们会到大脑不同的区域,不同区域会激活不同的行为反应。

首先会到一个叫弗格核的区域,弗格核通常被称为大脑的快乐中枢,它主要的功能与情感和记忆有关。当多巴胺通过弗格核时,人就会感到愉悦和充满活力。接下来是杏仁核,杏仁核是情绪学习和情绪记忆的重要结构,他会学习哪些行为让我们快乐,同时也会学习哪些东西会让我们感到焦虑、害怕。接着多巴胺还会到前额叶皮质,前额叶皮质是负责判断、决策、执行等功能,让我们判断这个行为是好的还是坏的。再到纹状体,纹状体与人类的自动行为和习惯的形成有关。另外还有就是海马体,海马体也就是掌管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的区域,让我们记住这个行为。

多巴胺激活这些区域后,大脑会对这一连串的反应进行学习和行动,我拿最容易让人上瘾的东西来举例,也就是毒品。当然接触到毒品后,大脑vta区域释放多巴胺,多巴胺激活弗格核,让人感到快乐愉悦的感觉。接着杏仁核便记的这个快乐的感觉,由于感觉良好,形而叶皮质就会判定这个东西是好的和付助行动,形儿叶皮脂就像个脑内的司法机构一样,既然司法都判定是好的,那我们就可以要更多,当要更多的时候,多巴胺再次不断的释放,让人不断感到愉悦快乐,让人还想要再次投入其中,循环往复。海马体记住了这个行为,蚊状体对该行为编码为习惯,这就是上瘾的基础滥用和中毒的阶段。

第二阶段阶段反应和负面影响。在一般情况下,多巴胺并不会在脑内无止境的刺激下去,因为如果不断的让多巴胺在脑内刺激。大脑岂不是兴奋到坏掉?因此大脑为了平衡这个刺激,会自动做出平衡多巴胺的运作,在这些神经元运作之间有许多称作突出的空隙,多巴胺释放后,会通过这个空隙进入到神经元的多巴胺受体。完成这一个过程会产生相应的信号传递。比如产生愉快等反应完成信号传递后,多巴胺会由多巴胺转运体的蛋白质回收,作为平衡多巴胺水平的机制。例如当你吃美食的时候,多巴胺会大量释放,当你感到愉悦、快乐,当结束后多巴胺会自动回到正常水平,然后你的心情也会恢复常态。不过,当一个人刻意追求多巴胺的释放,比如不停的吃甜食,沉迷游戏、药物滥用,这是多巴胺就会不断的大量分泌,超出正常水平。

然而身体再次为了平衡状态,于是会启动另一个机制,就是减少多巴胺受体的数量,让多巴胺不再那么敏感,也就是刺激的耐受性提高了。其实这情况很常在生活中发现,当你不断重复做一件你喜欢的事的时候,第一次会很愉悦、很快乐,慢慢随着越做越多次时,你对这件事的耐受性也会变高,最后你需要更大的刺激才会感到满足和愉悦。那些上瘾的人不会因为要重复很多次而放弃吗?这里就是上瘾者无法摆脱上瘾的重点。当多巴胺不再敏感时,耐受性变高的时候,也就是俗话说的胃口被养大了,这时也意味着上瘾者也开始难以感到快乐,甚至开始感到糟糕、不自在、沮丧。为了摆脱这种不自在、糟糕的感觉,他们需要更多的刺激,不断的恶性循环下去,演变成上瘾者。只要不做这些行为,就会感到不舒服、难受,甚至出现头痛、恶心等生理不适,也就是所谓的戒断现象。

第三阶段,期待和渴望。最终上演行为不再提供愉悦感,而是用来努力避免阶段现象所带来的不舒服的心理和生理症状。上瘾行为也成了一种依赖和强迫性需要。这阶段的特点是担当决策和判断的前额夜皮质受到大量的多巴胺影响,变相的因为愉悦快乐的感觉丧失了判断好坏的能力。有的人说多巴胺是快乐分子,事实上,多巴胺并不完全等于快乐分子。多巴胺虽然会让人联系到愉悦情绪,但多巴胺的存在本身并不会让人快乐。其实多巴胺在奖赏系统的作用就是让你想要和让你选择能得到更多奖励的动力。

更贴切的说多巴胺是一种让我们产生欲望的物质。许多研究发现在得到刺激之前,多巴胺就已经激活了。举例说当美食到你面前时,还没等你吃多时就开始释放让你产生想要的欲望。当大脑奖赏系统记住这个行为后,每次只要开始接触这个行为或东西,大脑就会提前释放多巴胺,这也可以解释当你想到或将要接触模样刺激之前,你就已经开始感到兴奋的感觉了。然而上瘾者就会不断渴望和期待这种感觉,接着就回到地滥用和中毒阶段。糖分上瘾者就会吃更多的高糖食品,游戏上瘾者就会打更刺激的游戏,性上瘾者就会寻找更多的性机会,手机上瘾者就会手不离机的刷着性资讯,药物上瘾者则会不断追求药物带来的兴奋感,这就是上瘾的全过程。懒人包就是因X得到愉悦感,过度滥用X一段时间出现耐受性,然后不用X会感到痛苦或不适,为了避免痛苦或不舒服,变了依赖和渴望X,然后不断循环下去。

上瘾的背后其实还可以用另一个角度来说,在我们内心深处住着一个发光体,那就是我们的心智。在我们心智周围飘荡着许多不明物质,这些不明物质有好的和不好的,瘾就是其中不好的,瘾就像一个小小的小恶魔,一开始完全威胁不到你的心智,不过当有一天你开始做某个瘾的时候,例如打游戏、赌博、吸毒、手淫等,小恶魔就会不断的成长,因为瘾就是他们的养分,打游戏就会养大游戏恶魔,赌博就会养大赌博恶魔,以此类推。当你不断的去做相应行为的时候,小恶魔就会慢慢变成大恶魔。而这些不明物质还小的时候也就是小恶魔的时候,没有什么能力根本撼动不了你的心智,当你不断的喂养它成为大恶魔的时候,它就开始有了能力,大恶魔开始不断诱导你去享乐,因为那就是给他的养分,你越做他就越强,控制你就越容易。然而当有一天你的心智说我不想做了,但现在的大恶魔已经拥有了很强的能力,于是他就给你的心智演化不舒服、糟糕、痛苦的感觉。使你的心智不继续做相应行为,就这样有些人的大恶魔甚至养成的魔王,就导致在上瘾中无法自拔。原本的心智也开始失去控制本体的能力,最后由魔王所主宰的本体,这就是可怕的恶魔养成之路,也就是上瘾。

根据精神疾病诊断及统计手册,物质成瘾的诊断标准又被描述其中和行为成瘾,就赌博这个行为被列入其中。不过越来越多研究发现,行为成瘾和物质成瘾在症状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像是打游戏、社交媒体和购物等等。如果上瘾了他们的行为和反应也会和物质成瘾非常相似。以下分享DSM第五版中物质成瘾的诊断标准,大家可以做个参考,第一,物质的摄入量或使用时间通常会超出原本的预期,第二,不断尝试减少或停止使用该物质,但从未成功,第三,花大量的时间在取得、使用该物质或是从物质的影响中恢复过来也是必须的活动,第四,有对使用该物质的强烈欲望、渴望或冲动,第五,反复使用该物质导致护士、工作、学校或家庭该有的责任,第六,尽管该物质的使用。影响或加剧,恶化了人际关系,但仍然要持续使用该物质,第七,由于该物质的使用,导致放弃或减少社交、职业或娱乐活动,第八,即使在人身安全受到威胁的情况下,依然反复使用该物质,第九,即使知道该物质会对生理或心理有所伤害,仍然持续使用该物质,第十,对该物质产生耐受性,需要更多的物质才能达到原本应有的效果,第11、当不使用该物质时,会出现阶段症状,两到三项为轻度成瘾,四到五项为中度成瘾,六项或以上为重度成瘾。

以上大家只要把物质换成自己可能上瘾的行为或东西,就能大概判断自己是否已经上瘾。不过还是要声明,以上只是作为初步参考,并不是绝对的诊断标准。那如果发现我有上瘾问题,该怎么做?事实上让人上瘾的最大原因之一,那就是逃离不舒服的感觉。根据大多上瘾者提出的观点,他们去做或使用上瘾物质或行,是为了让自己暂时被遗忘,让自己短暂的变成另一个人,逃离这皮囊下的不适感。确实,进行上瘾行为或物质会让人获得一段舒适的时刻,但别忘了那只是暂时的,以后长期必定导致更痛苦的后果。与其获得短暂的舒适,不如得到长期的幸福感。

这里简单分享三个要点,学会的话也许你的人生从此不一样。第一,寻找根本问题强制的停止上瘾物质或行为往往是无法办到的,而要做的是找出内在行为动机。就比如有些人打游戏上瘾,根本原因是喜欢和朋友连接的感觉,他其实是想要社交连接,而不是游戏本身。或是有些人工作上瘾,购物上瘾,在深层发现他们并不是喜欢工作或想要这些商品,他们是想要填补内心的空虚,用其来转移注意力。了解根本原因后可以把他们转移或用其他同样效果的健康活动来代替。不过要注意的是如果上瘾后,通常很难立刻就转移,因为上瘾后多巴胺耐受性会很高。

比如你对手机上瘾,立刻叫你用学习来代替是很难的,因为学习所分泌的多巴胺比不上手机,因此学习时你并不会感到愉悦。你必须等到多半下降回平衡状态时,学习才会带给你愉悦感。其中一个具体方法是早上起来不要碰手机或上瘾行为。通常经过一个晚上的休息多巴胺会自然回归平衡水平。早晨起来人的意志力也通常是最高的,也适合完成较复杂的事情。如果一早就做上瘾行为,多巴胺耐受性就会马上升高,之后一整天不管做什么都不会感到愉悦,甚至无法处理好事情。所以记住早上起来要忍住不做上瘾。

第二,做一些痛苦的事情。其实人体非常奥妙,前面有说到,在我们产生过多的多巴胺后,身体为了防止我们嗨过头,会自动调节多巴胺受体,让我们不那么快乐。其实相反的在体验痛苦的时候,体内也会释放一些激素维持平衡,比如释放脑内啡。脑内啡顾名思义就是脑内的吗啡,有阵痛和减轻疼痛的效果,同时也会带来愉悦的感觉。世界凡事都在两极中平衡,比如心情有开心的时候就有忧郁的时候,遇到坏事了之后自然也会遇到好事,这就是宇宙必然相生相克的法则。因此我们可以利用这点,先经历痛苦,再得到快乐。经历痛苦不是叫你去砸自己或伤害自己什么的,我们可以进行一些健康却痛苦的活动,比如一定强度的训练或运动,冲冷水澡,解开难题等等。先苦后甜,人生不能只有意味的享乐,越放纵就会越痛苦和完成痛苦的时候。后往往会得到更大的快乐。同理,所有痛苦和忧郁都是暂时的,学会承受它,而并不是用上瘾行为或物质掩盖它。痛苦过去后,将会迎来更大的幸福感。

第三,学会感恩。感恩听起来就像宗教的说法,但其实大量的研究也开始发现他的科学性。没想到的是,感恩也能释放多巴胺,就像吃美食一样。在我们感恩的时候,奖赏系统会被激活,释放多巴胺,让我们感到愉悦。原因是感恩能让人与人的连结更紧密。而在人类生存中,社会性是维持生命的重要因素。同时,感恩还会激发血清素。血清素广为人知的作用就是提高人们的积极情绪。血清素在许多病理上有很大的帮助,例如改善焦虑、治好忧郁症、提高睡眠品质等等,这背后都有经过实验研究的结果。

总体来说,感恩能让我们更容易对食物产生正面的想法,提高对生活的满意度。然而,生活满意度提升了,自然就不容易陷入上瘾带来的短暂快乐,哪怕对待一些小事抱有感恩之心,绝对会起到意想不到的结果。以上三点看似很平常的事情,但如果真的做到,你会发现你的人生会产生不可思议的转变。

1
查看完整版本: 上瘾测试,11个特征表示你已经上瘾了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