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宝善,年6月生,乐陵市*夹镇张牌家村人。医院外科教授、研究员,从事内镜外科及胆道外科专业。曾三次赴日本帝京大学学习、研修内镜专业,是我国胆道镜技术的开拓者、内镜微创保胆理论的创始人、著名的内镜专家。发明了著名的“彗星征定律”和多项专利。
曾获卫生部医师协会“中国内镜杰出领袖奖”、国家卫生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教育部三等奖、北京市多项科技进步三等奖;其十二指肠镜技术在国内开展最早,技术水平和范围在国内处先进水平。被国务院授予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补助。为卫生部部级成果鉴定制定专家。
在张宝善的多重身份中,虽然夹杂在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医师协会保胆分会主席、卫生部成果鉴定指定专家等诸多荣誉间,“中国保胆第一人”的称号依然无法不引人注目。
今年78岁的张宝善,是著名的内镜专家、我国胆道镜技术的开拓者、内镜微创保胆理论创始人。医院内镜中心的办公室里,我们采访了这位为保肝、保胆治疗肝胆结石奔走呼号了大半生的老人。
少年勤学,贫穷是人生的一笔财富
年,张宝善出生于乐陵市*夹镇张牌家村,这是一个普通的鲁西北小村。虽然父母都是农民,但父亲上过几年私塾,祖上也算书香之家,张家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张宝善6岁就上了小学。
由于勤奋好学,小学毕业后,张宝善考入渤海一中,也就是后来的乐陵一中。在渤海一中的那些艰苦求学岁月,张宝善至今记忆犹新,每天只能吃两顿窝头、咸菜充饥。
年暑假,因为乐陵周边没有高中,初中毕业的张宝善踏上了到公里外的德州求学的道路,那是他第一次离开乐陵。本来,从乐陵有一条土路通向德州,但是突降大雨,路被冲毁了,车马不通,多公里,只能涉水前行。
16岁的张宝善和两个小伙伴儿,他们一人折了根秫秸,像盲人一样,边探路边走。深一脚浅一脚,不顾道路泥泞,走了一天一夜,终于在太阳落山的时候,到达了德州。
那时候,整个德州仅有一所高中——德州二中。张宝善一行找到学校时已是晚上8点多钟,报名已经结束了。他们焦急地恳求报名老师,看着孩子们湿漉漉的外套,主管报名的老师心软了,几个小伙伴儿争取到了报名资格。
最终,张宝善考上了高中。在德州二中,张宝善的成绩依然名列前茅。年7月,张宝善到济南参加了高考。他考上了当时最好的医科大学——北京医学院。
张宝善与日本老师山本达郎教授(左一)合影。
敢做“第一人”,青年医生叫板国际权威
在北京医学院,张宝善学习格外刻苦,下乡劳动有活儿也总是抢着干,他的勤劳、善良、肯吃苦,得到了老师、同学的信任和好评,被选为班长、团的干部。年,大学毕业后成绩优秀,品学兼优,留校工作至今,终于进入全国医学高等学府——医院普外科工作。
由于医科大学严格教育和培养,在科学技术方面进步很快,很自然地被选拔为文革后第一批出国留学生,到日本东京帝京大学留学进修提高。
留学后的张宝善在医学的道路上,不畏艰难,孜孜不倦的探索,奋斗。他在医学领域中,眼光敏锐,首先抓住了外科胆道镜技术,他是我国胆道镜技术的开拓者。在国内,他首先开展了保肝保胆的微创外科技术。
对于肝内结石病的治疗,他反对传统的,残酷的,愚昧的切肝、切胆重创治疗。并且在医学界取得了巨大成功,发明了著名的“慧星征定律”及研制发明了胆镜碎石吸附器。为了治疗外科疑难大症——肝内结石作出了重大贡献,使肝内结石的“不治之症”,变为“易治之病”。挽救了成千上万的病人的生命。从而获得了年国家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受到了国务院有特殊贡献科学家嘉奖,享受国务院长期津贴补助。
张宝善在国内学术界不仅是胆道镜技术的开拓者和鼻祖,而且在B超技术诊断胆囊结石方面也是国内第一人;并且在国内第一个提出了B超诊断肝内结石的标准,对防止肝内结石病的误诊误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贡献。
但真正让张宝善教授名声大噪的,是他穷尽半生为之奔波的两个字——保胆。张宝善被称为“中国保胆第一人”。
何谓保胆?又为什么要保胆?传统的胆囊结石治疗方法不问青红皂白,胆囊结石病例一律切除胆囊!即“切胆没商量”。这种观点要追溯到多年前德国医生卡尔?郎恩布赫提出的旧理论,他认为胆囊结石必须切除胆囊,去除温床,杜绝复发。否则,胆囊结石极易复发,复发率高达90%以上。“温床学说”影响了全球外科领域的几代人。当然,也有不少医生对于德国Langenbuch医生不问青红皂白,不管胆囊是否重要,一律手术切除的观点提出反对,但苦于当时的保胆取石不能将保胆术后的复发率降下来,故未能驳倒他的切胆理论。果真如此吗?
张宝善看到了胆囊切除术后带来的种种弊病:消化不良,反流性胃炎,胆总管结石发生,令人难以接受的胆管损伤,甚至丧命!为什么胆囊有病就只有切除一路可走?胆囊对人体重要吗?西方的旧理论就一定正确吗?张宝善大胆地科学地向切胆理论西方观点公然提出了挑战。
*志强院士为张宝善颁发“内镜技术终身成就奖”。
保胆取石,永不止步
张宝善带领国内一批内镜和外科专家,用20世纪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开展了新式的内镜保胆取石术,在胆道镜直视下,将胆囊内的结石完全彻底真正的取净结石,术后实事求是的随访和复查病人是否复发,调查结果:复发率不高!20年后术后复发率在10%以下,用雄辩的事实推翻了西方的错误结论。
在内镜技术日趋成熟的前提下,保胆治疗胆内结石是可行的,张宝善坚定地认为。20世纪90年代,他提出了内镜保胆治疗胆内结石的新理念。
为了使这一科研成果更具有代表性,张宝善联合北京、上海、广东、河南、青海、内蒙古等省市的14家医院,组成多省市的内镜保胆取石协作组,遍布全国,具有真正的代表性,进行长期的追踪观察。在中国医师协会和内镜协会专家的协助下,张宝善制订了内镜微创保胆取石的操作规范。
年,第13届全国胆道外科学术大会的闭幕式上,我国肝胆外科大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志强进一步肯定了保胆新方向:“张宝善教授的内镜保胆取石理念是21世纪的大事,是中国外科的一件大事!”我国外科鼻祖裘法祖院士也亲自为首届全国内镜微创保胆学术大会题词,号召“重视胆囊的功能,发挥胆囊的作用,保护胆囊的存在”。年,在西宁召开的第四届内镜微创保胆取石学术大会上,张宝善把保胆取石的学术观点和技术推向世界,在他的奔走呼号下,一个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的新时代悄然来临。
张宝善与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会长杨文昌合影。
可爱的家乡,是我人生的起点
“我这一生就觉得工作有乐趣,既不抽烟,也不喝酒,更不会打牌,于是把工作当成了爱好。”张宝善说,因为醉心工作,老伴经常嗔怪他“就会这个”,他自己却始终甘之如饴。“人活一生要有追求,不能虚度年华,在科学上就是要实事求是,精益求精,勇攀高峰。”
张宝善始终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从率先提出非手术胆道镜治疗肝内结石,到成为“中国保胆第一人”,在医学道路上,他从来都是敢为人先,而一路相伴的也不乏争论与质疑。
无论是面对质疑,还是破解肝胆结石治疗方面的一个个难题,张宝善始终敢于正视,不言放弃,而这样一份倔强与坚持,他认为和自己身为山东人有很大的关系。“山东人性格直爽、有么说么,憨厚朴实又敢于坚持。”张宝善说。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这方故土,他有着很深的感情:“乐陵和德州,那是我人生的起点,我是喝着东地的苦咸水考上大学的。”
从医以来,只要有老乡找上门来,张宝善从不推脱这么多年,在老乡们眼里,张宝善是出了名的没架子,年离开乐陵,年离开德州,对他来说,最亲切的还是乡音。
本报记者王倩倩尹晓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