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手术治疗——胆囊息肉多数为良性,定期观察即可
胆囊息肉主要是指胆囊粘膜的表面隆起并突向腔内的一类病变,也被叫做“胆囊隆起性病变”,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最常见原因是因为胆固醇的沉积,摄取过多的胆固醇或脂肪后会堆积在胆囊壁上,慢慢的就会形成一个一个球一样的突起物,不过谁会“不幸中招”是由体质决定的,并非肥胖或者脂肪含量高的人都会形成,但与高胆固醇有一定的内在联系我们俗称它为胆固醇性息肉,此外腺瘤(腺瘤性息肉)、腺肌症也极为常见。一般来说胆固醇性息肉不属于新生物,因此不会发生恶变,而且绝大多数都没有症状表现,生长较为缓慢,因此专家都会建议定期观察即可,除非胆固醇性息肉脱落成为胆囊结石的一部分,出现吃完东西后上腹胀满,右上腹隐隐作痛等表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作息,可寻求手术方式解决。
胆囊息肉还有二种常见的类型就是腺瘤性息肉和腺肌症,它们与胆固醇性息肉不同,大多建议手术治疗。腺瘤性息肉是一种真正的胆囊肿瘤,而且会慢慢的长大有癌变的几率,数据统计高达10%,因此为避免癌变出现,一旦发现腺瘤性息肉都建议手术治疗。腺肌症是由于胆囊黏膜和肌肉层的增生与憩室造成,在超声下可以明显的看到一条‘彗星尾巴’状,是一种良性的增生疾病,临床上很少出现癌变,但由于容易和胆囊癌相混淆,所以最好是手术切除。
手术治疗——胆囊息肉出现下列情况都建议手术切除
虽然胆囊息肉多数为良性,没有任何症状不适,可保守治疗,但现实情况是,当我们照B超时,很难从外观上去辨认息肉属于胆固醇性息肉还是腺瘤性息肉或腺肌症等,一旦混淆,极有可能出现严重的后果,发展成为胆囊癌,预后很差。因此建议当胆囊息肉难以抉择时,如果满足以下四个条件中的任意一个,都建议手术治疗:1、息肉最大直径≥1cm,尤其属于单发息肉;2、息肉最大的直径虽然小于1cm,但定期观察后发现息肉快速增长,增长幅度大于2mm;
3、患者有胆囊息肉且合并急、慢性胆囊炎;年龄超过50岁,合并有胆囊结石;4、在超声检查下,发现胆囊息肉血供丰富,怀疑癌变者。
如果患者初次检查胆囊息肉小于1cm,一定要在3个月后或者半年进行一次复查,如果息肉大小没有变化,在延长至半年或一年复查一次。如果属于单发息肉,且大小接近1cm者,则最好再进行超声造影检查,进一步确诊,无论如何发现胆囊息肉先不用过于担心,可到肝胆状况门诊进行确诊再说。
胆囊息肉患者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些什么呢?
对于患病的人来说,饮食和起居一定都是需要注意的首要方面,包括心理上。一定要注意自身健康规律的饮食习惯,要克服一些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比如熬夜、酗酒、抽烟等行为,并且适当的要坚持自身的户外运动,户外运动能够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增强体魄,并且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对于身体的不适感不要过分的担忧,即使找到相应的解决和缓解办法即可,必要的时候还可以选择一些山楂、菊花等做成药茶经常来饮用就可以达到降低胆固醇的目的。所以为了避免病症的加重,平时的饮食习惯中也一定要减少胆固醇的摄入。因为过量的胆固醇不仅会加重患者的肝脏负担,还有可能会造成多余的胆固醇在自身的胆囊壁上形成结晶、凝聚、沉淀的情况,从而形成了胆囊息肉,所以如果患者在饮食和生活当中降低胆固醇的摄入是能够帮助胆囊息肉病症缓解的,尤其是在晚餐的时候,更要严密控制胆固醇的摄入。众所周知,胆囊中的胆汁是用来消化食物的,所以如果患者的饮食没有规律的话,特别是不吃早餐,那么胆囊分泌的胆汁得不到利用,就会导致胆汁在胆囊中滞留的时间太长,容易导致胆汁在胆囊中发生浓缩。从而浓缩的胆汁就会刺激胆囊形成胆囊息肉,并且使原来的息肉逐渐增大增多。过多的胆汁得不到利用也是造成胆囊息肉的原因之一,所以我们一定要规律饮食让胆汁得到合理的应用,防止刺激胆囊,预防胆囊息肉的加重。所以总体来说,对于胆囊息肉在5毫米以下的患者的患者日常生活并不需要特别的去注意它,首要的是要保持自身的心情愉快和舒畅,同时要注意一些饮食上的问题,一定要少吃一些高胆固醇和高脂的食物,尽量地多吃一些低脂、低胆固醇的食物,并坚持规律的一日三餐。并不需要注意有特别的处理,同时医院复查B超,严密的监控自身胆囊息肉大小的变化,有溶解的可能;对于直径5-10毫米的胆囊息肉要密切观察,至少6个月B超随访一次,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平时,患者并不需要有太大的心理负担,保持规律健康的作息和舒畅的心情,对于病情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疏解作用;对于10毫米以上或生长迅速的息肉,医院予以手术治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