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石性胆囊炎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A胆囊癌诊断和治疗指南
TUhjnbcbe - 2021/2/28 1:14:00
河南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m.39.net/pf/a_4323404.html
胆囊癌指发生于胆囊(包括胆囊底部、体部、颈部及胆囊管)的恶性肿瘤。我国胆囊癌发病率占同期胆道疾病的0.4%~3.8%,居消化道肿瘤第6位,胆囊癌患者5年总体生存率仅为5%。胆囊癌具有明确的发病危险因素,亟需贯彻以预防为主的策略,进行胆囊癌预防知识的科学普及;为提高胆囊癌的早期诊断率,亟需加强对胆囊癌危险因素的早期干预及对高危人群的密切随访;为提高胆囊癌的整体治疗效果,亟需贯彻以规范化根治性切除为主,结合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的理念。

一、胆囊癌发病危险因素及可能相关因素

(一)危险因素

1.胆囊结石:胆固醇和混合胆固醇类胆囊结石危险度更高。

2.胆囊息肉样病变:具有恶变倾向的胆囊息肉有以下特征:(1)直径≥10mm;(2)合并胆囊结石、胆囊炎;(3)单发息肉或无蒂息肉,息肉生长速度快(生长速度3mm/6个月);(4)腺瘤样息肉。

3.胆囊慢性炎症:

4.“保胆取石”术后胆囊:

(二)可能的危险因素

1.先天性胰胆管汇合异常:

2.胆囊腺肌症:

3.胆道感染:

4.肥胖与糖尿病:

5.年龄和性别:

6.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7.遗传学和基因突变:

8.吸烟:

9.化学暴露:

二、胆囊癌TNM分期、病理学类型及临床分型

(一)胆囊癌TNM分期

(二)胆囊癌大体和组织病理学分型

1.大体类型:

2.胆囊癌组织病理学分型:

(三)胆囊癌的临床分型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胆道外科学组提出的胆囊癌的临床分型中,建议T期及以上胆囊癌根据肿瘤起源部位及侵犯方向分为4型(图1)。(1)Ⅰ型:腹腔型;T2期肿瘤位于腹腔游离侧,未浸透浆膜,T3期及以上肿瘤穿透浆膜,可侵犯邻近器官或结构;(2)Ⅱ型:肝脏型;T2期肿瘤位于肝脏侧,T3期穿透浆膜,侵犯肝脏,未侵犯邻近器官或结构;(3)Ⅲ型:肝门型;T2期包括颈部及胆囊管癌,T3期及以上肿瘤穿透浆膜,可侵犯胆管和(或)肝门血管结构;(4)Ⅳ型:混合型;T2期肿瘤为弥漫性浸润,未浸透浆膜,T3期及以上肿瘤穿透浆膜,既可侵犯肝脏,同时可侵犯一个或以上邻近器官或结构。

三、诊断依据

(一)临床表现

胆囊癌无特异性临床症状,常被胆囊炎、胆囊结石及其并发症所掩盖,如腹部不适、食欲下降或体重减轻。一旦出现明显临床症状,多属中晚期,可表现为*疸、发热及腹痛等。体检可发现*疸及右上腹包块等。

(二)肿瘤标志物检查

血清CA19-9和(或)癌胚抗原升高是最常用的诊断胆囊癌的肿瘤标志物,其他还有CA、CA、CA等。合并梗阻性*疸时,CA19-9的诊断特异性低。

(三)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是胆囊疾病初步筛查及动态随访观察的首选检查方法。

2.内镜超声:内镜超声检查可精确显示胆囊腔内肿块、浸润囊壁结构及深度,以及肝脏、胆道受侵犯的情况。内镜超声引导下细胞学穿刺病理活检可鉴别病变性质。

3.多层螺旋CT检查:诊断准确率为83.0%~93.3%,可显示胆囊壁被侵犯程度、毗邻器官是否受累及淋巴结转移情况。

4.MRI检查:准确率为84.9%~90.4%。

5.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检查:PET检查对胆囊癌灵敏度高,可发现胆囊癌早期病变,检出最大径≤1.0cm的转移淋巴结和转移病灶。当CT或MRI检查有可疑发现时,建议行PET-CT检查。

(四)鉴别诊断

需与*色肉芽肿性胆囊炎、肝癌侵犯胆囊、肝门胆管癌与萎缩性胆囊炎等疾病相鉴别。

四、胆囊癌术前与术中评估

(一)术前评估

1.T分期评估:

2.淋巴结转移评估:

3.远处转移评估:

(二)术中再次分期评估

(三)胆囊癌可切除性评估

胆囊癌根治性切除的条件包括:(1)R0切除为目标的胆囊及邻近器官癌灶切除和区域性淋巴结清扫;(2)剩余肝脏功能可代偿,可保存或重建其脉管结构;(3)患者可耐受手术创伤。

五、胆囊癌外科治疗

根治性切除手术是唯一可能治愈胆囊癌的方法。胆囊癌的外科治疗建议在具有经验丰富的肝胆胰外科医师和病理科医师的医疗中心完成。

(一)肝脏切除范围

(二)联合器官切除或联合血管切除重建

(三)淋巴结清扫范围

(四)肝外胆管处理

(五)胆囊管癌的处理

(六)术中或术后诊断的胆囊癌的处理

(七)腹腔镜和机器人手术

(八)姑息性外科治疗

六、胆囊癌非手术治疗

近年来,许多临床研究从胆囊癌的辅助化疗、一线化疗,再到二线化疗方面进行了探索,改变了胆囊癌的治疗现状。同时,胆囊癌的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也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结果。未来胆囊癌的化疗结合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有望为胆囊癌患者带来更大生存获益。

(一)化疗

1.术前新辅助化疗:

适应证:(1)术后诊断的胆囊癌,当胆囊管淋巴结阳性时,二次术前建议行新辅助化疗;(2)对于局部进展期胆囊癌[侵犯肝脏和(或)淋巴转移],可考虑行新辅助化疗。目前胆囊癌新辅助化疗仍为探索性研究,用于确定标准方案或明确获益的临床数据有限。

2.术后辅助化疗:

T2期以上、淋巴结阳性或R1切除的患者可以从辅助化疗中获益。推荐的方案有卡培他滨单药、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吉西他滨联合替吉奥等。

3.治疗性化疗:

多项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结果均证实,治疗性化疗可延长不可切除胆囊癌的生存期。目前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方案是不可切除胆囊癌的标准一线化疗方案;吉西他滨联合替吉奥方案对晚期胆囊癌的总有效率为30%,肿瘤控制率为70%,疗效与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方案相似,但可减轻患者恶心、呕吐及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对于有腹腔及腹壁转移者,行腹腔热灌注化疗对控制肿瘤广泛转移及癌性腹水有一定效果。

(二)放疗

术前放疗:

术中放疗:

术后放疗:

姑息性放疗:

胆囊癌放疗前应对患者的一般状态作出评价,若Karnofsky活动状态评分70%,患者往往难以耐受放疗反应;若患者肝功能差或有大量腹水,也不宜进行放疗。

(三)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

在不可切除或复发的胆囊癌患者中,如出现高度微卫星不稳定或细胞错配修复机制缺失,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卡瑞利珠单抗或纳武单抗治疗可能使患者获益。

七、随访

应建立胆囊癌患者完整的病历资料数据库,详细记录流行病学、临床分期、病理学类型、手术方式、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放疗、肿瘤复发、随访终止时间及原因等,以便于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T1N0M0期胆囊癌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建议1年内每3个月复查一次,1年后每6个月复查一次;胆囊癌根治性术后需辅助治疗或胆囊癌姑息治疗的患者,应按治疗周期接受治疗和随访。

〔本资料由朱明恕主任医师根据《胆囊癌诊断和治疗指南(版)》编写〕

(本指南刊登于《中华外科杂志》年第4期。如欲全面详尽了解,请看全文)

.6.18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A胆囊癌诊断和治疗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