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知道吗?
儿童中胆囊结石发病率在0.1%~1.0%之间,并不是罕见,应引起足够重视。由于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同时不能提供较详细的病史,临床上误诊率较高,部分患儿在出现严重并发症时才得以确诊。
为什么?
儿童胆囊结石形成原因很多,目前认为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胆道系统先天畸形或解剖变异、胆汁淤积或胆囊收功能下降导胆汁淤积,胆汁浓缩胆固醇过饱和;②遗传因素;③胆道内异物,胆道蛔虫;④有静脉输入头孢曲松钠病史,可形成药盐结晶,即“假胆囊结石”;⑤溶血性贫血,长期慢性溶血使血液中游离胆红素增高形成胆囊结石;⑥饮食蛋白质、脂肪摄入量过多、肥胖等有关。
怎样诊断呢?
儿童胆囊结石诊断方法与成人相同,一般经B超检查即可确诊。行核磁共振MRCP检查可了解胆道解剖及有无肝外胆管结石等情况。由于儿童胆囊结石发病初期易误诊,因此,对临床表现有上腹痛、恶心、呕吐者,应进行腹部B超检查,及时发现胆囊结石。儿童胆囊结石怎样治?
目前多数肝胆外科医生主张加强筛查,对诊断明确的患儿应尽早治疗,方法有:
①保守治疗。比如对于有静脉输入头孢曲松钠病史,考虑是药盐结晶,即“假胆囊结石”,可以通过保守治疗治愈的,不必切除胆囊。
②胆囊切除:这是比较常规的治疗方案。
③保胆取石:近年来国内逐渐推广的治疗模式,事实上,没有一个胆囊结石患儿的父母接受胆囊切除术。可怎样才能取净结石保留胆囊呢?
首先要了解一下胆囊的生理功能:
1.贮存功能与收缩功能。没有进食的时候,肝脏产生的胆汁就储存在胆囊内。需要消化食物的时候,胆囊收缩排出胆汁。所以胆囊被称为“胆汁仓库”。
2.缓冲胆道压力。
3.浓缩功能。肝脏刚分泌的胆汁中含有大部分水和电解质,由胆囊黏膜吸收返回到血液中,留下胆汁中的有效成分储存在胆囊内,变成棕*色或墨绿色呈弱酸性的胆囊胆汁。
4.分泌功能。胆囊黏膜每天能分泌稠厚的黏液20ml,保护胆道黏膜,不受浓缩胆汁的侵蚀和溶解。此外,胆囊还是重要的消化器官和免疫器官。
研究进展:
一直以来,很多人把切除胆囊当作治疗胆囊结石的金标准。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切除胆囊可能造成一系列的术后并发症(胆囊切除后改变了胆汁的排放规律,影响患者的消化功能,容易发生胆汁反流,继发性胆总管结石发生率也会升高,甚至会导致胆管损伤率升高、消化道肿瘤发生率升高,还可能会出现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及Oddi括约肌运动功能障碍等并发症),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
腔镜下微创保胆取石技术,给适合保胆的胆囊结石患者带来了福音。腹腔镜胆道镜双镜联合微创保胆手术,安全性高且疤痕小。近期有对比研究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术与胆囊切除术两种治疗儿童胆囊结石的方法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术后2~3年,保胆组患儿身高及体重的增长程度均超过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下面,医院肝胆外科刘嘉林教授为我们解说:儿童胆囊结石如何正确选择保胆和成功保胆?
第一,术前充分评估。
1)保胆取石四个适应证:①.胆囊形态、位置、大小正常,轮廓清晰,胆囊壁厚4mm。②.胆囊收缩功能好,排空指数40%。③.单纯性胆囊结石,数量少,大小适中,未合并胆总管结石,近期无胆囊炎急性发作。④.患儿家属有明确保胆意愿,理解结石复发的可能。
第二,术中降低复发率。
1)术中再次评估患者胆囊与周围脏器的关系及肝脏的情况,看胆囊大小、形态、有无畸形,胆囊结石的大小、多少、类型,以及胆囊壁和胆囊黏膜等。如果不适合保胆,也要切除胆囊。
2)腔镜下微创保胆取石术不只是单纯把胆囊结石拿出来,必须遵循三个原则:①.取净结石;②.处理胆囊壁病变;③.保证胆囊管通畅。只有遵循这三个原则,保胆手术才算成功!
第三,术后预防复发。
1)家属一定要监督儿童遵医嘱服药。保胆术后应服用熊去氧胆酸胶囊、中药胆宁片至少6个月,可有效降低胆囊结石的复发率。
2)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85%的胆囊结石是吃出来的,患儿保胆取石后要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去除诱发因素。早餐要优质,尽量在早上7点之前吃早餐,晚餐要清淡,睡前注意喝水,缩短胆汁在胆囊内的停留时间,促进有效排空。还要适量运动,控制体重。
3)注意术后随访。保胆手术后应终身随访,术后第一年,分别于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进行。以后每年至少随访一次。
医院肝胆外科刘嘉林教授团队已开展腹腔镜下微创保胆取石术,陆续为一百多位患者成功进行了保胆手术,疗效满意,得到广大患者一致好评。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拥有健康的胆囊!
医院肝胆外科保胆专家
刘嘉林主任医师
田恒宇副主任医师
谢卓朝主治医师
肝胆外科专家门诊时间
刘嘉林周一上午
田恒宇周三上午,周四下午
长按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