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结石(包括胆囊结石、总胆管结石及肝胆管结石)属中医“胁痛”、“*疸”范畴。《内经》、《金匮要略》及后世众多医著均对其有所阐述。中医学认为,胆附于肝,有经脉相互络属,肝胆互为表里;胆汁由肝之精气所化生,胆汁的化生和排泄由肝的疏泄功能控制和调节;胆为六腑之一,以通为顺。肝失疏泄,胆汁生化失常、排泄不畅,淤滞日久,聚而成石。肝和胆疏泄功能失常是胆结石的基本病机[1]。
祖国医学博大精深具有自己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手段,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所采用的因人而异的方法更是使治疗个体化,能充分的发挥中医药的作用。而中医的治疗手段又是多样的,汤药,针法(体针、耳针)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中药对胆结石的治疗作用
中医药在胆结石保守治疗中的作用
胆结石的治疗方法目前主要包括溶石、碎石、排石、手术、中医中药等,尽管手术治疗疗效确切,但药物治疗,尤其是中药治疗胆结石的疗效得到普遍的认可。
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发病多因情志失调、饮食不节致肝郁化热,熏蒸肝胆,日久煎熬成石。且情志抑郁则肝气失于条达,气机阻滞,胆汁疏泄不利,聚结成石,胆络被阻,不通则痛而发生胁痛。认为本病病位在肝胆,以肝郁胆热为主,因此治以疏肝理气解郁,清热利胆排石[2]。
胆结石根据中医辨证分为:肝气郁结证、肝胆湿热证、热*壅积证、肝郁脾虚证[3]。利用胆宁片,疗效显著。
中医药在围手术期的应用
手术是治疗胆管结石的重要手段,但由于肝内、外胆管结石手术治疗的局限性,肝内胆管解剖的复杂性等诸多原因,肝内、外胆管结石的术后残留率、复发率一直居高不下。要恢复肝胆系统功能,有必要中西结合,手术和中药相结合,而不是单纯地、被动地手术治疗。根据患者表现的不同的症状,可以辨证变换组方来应对围手术期患者出现的问题,甚至可以在不同的阶段服用不同的方剂[4]。
针灸对胆结石的治疗作用
针灸治疗是中医治疗手段的独特之处,根据患者的情况可以采用针药并用的方法或几种不同的治疗方法联合应用。耳穴是针灸治法中独特的一种。
耳穴体穴联合中药对胆结石的治疗作用
根据病机和患者症状的表现,采用耳针,体针和汤药并用的方法辨证施治[5],耳穴为胆胰穴,体穴为期门穴,耳按压:每次治疗仪治疗后将治疗仪配备的小磁珠压在左右耳胰胆、肝、三焦、十二指肠等穴区。同时内服中药:根据辨证论治给予疏肝利胆、通里攻下、软坚散结、清热利湿解*、活血通便方剂治疗。
耳穴联合中药对胆结石的治疗作用
保胆取石术后针对胆囊壁的炎症治疗及尽快恢复胆囊的收缩功能十分重要,是预防结石复发的关键措施。中医学采用耳穴按压和中药并用的方法以预防术后胆囊结石的复发[6]。耳穴按压刺激肝、胆、胆管穴位,能疏肝利胆,增加胆汁的分泌和排空,刺激三焦穴能疏利三焦气机,使胆汁排泄通畅,刺激胃、十二指肠穴位能调整胃肠功能。
中药给予利胆消炎、益气、健脾、活血化瘀、消积软坚、通腑理气方剂治疗。针药结合具有利胆消炎、通利三焦、健脾益气、消积化瘀之功效。能促进胆汁的分泌,增强胆囊的收缩功能,减轻胆囊壁的炎症,排出胆囊内淤积及有形微粒,从而有效防止胆囊结石的复发。中医药预防结石复发的方法具有疗效好、可兼顾调理肝胆脾胃等脏腑功能、患者易于接受等优势。
单纯体穴对胆结石的治疗作用
胆囊结石通常是借助胆囊收缩力和胆汁流动。根据传统针灸理论,以经络辨证、远近配穴为原则[7],选取右侧肝俞、胆俞、阳陵泉、胆囊穴、梁门。由于背俞穴和腹募穴都是脏腑之气输注和汇聚的部位,在分布上大体与对应的脏腑所在部位的上下排列相接近,因此临床上用俞募配穴治疗相关脏腑的病变,以发挥其协同作用。肝、胆相表里,针刺上述诸穴能疏理肝、胆之气机,利胆消炎止痛。
欢迎加远志君个人
你还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