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蝴蝶群随访统计结果
在近1个月对幸福蝴蝶群多选择主动观察的病友做随访统计,截止目前已有名病友上报随访统计情况。
感谢幸福蝴蝶群主:艾艾(幸福蝴蝶:艾艾),历经数年,组织起这么庞大的观察群体,也为国内目前为止统计人数最多的一份观察数据提供了来源。后续统计人数还在不断增加中,同时也会对数据进行不断更新。
①年龄分布
年龄分布看,30-45岁是“主力*”,60岁以后成“断崖式”(第一个断崖式)下跌。
所以从数据分布看很明显可以看出,青壮年发病率高的原因就是影像学仪器(B超)在体检中的普及使用,绝大多数群友都是无症状。数据中未成年竟然没有统计到1位,可能因为这些学生正在努力学习中。
(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甲状腺癌的筛查)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世界范围的甲状腺癌流行?过度诊断是罪魁祸首!)
②男女比例
随访结果统计的方式采用自主申报的方式,完全随机,入群的病友也是随机入群,针对男女比例与世界数据(世界数据来源:VecchiaCL:intJCancer..-)做了对比。
可以发现,人种、地域、饮食、生活习惯的差异并没有改变男女发病率的比例,两者竟然几乎一致,这是我开始没有想到的结果,或许能为后期找到病因提供一些线索。(世界数据并未提示统计人数,为了图示直观,按统计的人同比例示意)
③观察年限
绝大部分群友的观察年限在6年以内,近三年比例最高,6年以上观察的病友“断崖式”(第二个断崖式)下跌。
主要原因为3点:
(1)近些年甲状腺体检的普及导致了检出率的快速增加。
(2)年美国出台的ATA指南之前,大家不是不体检,而是因为当时国内支持观察的医生太少,导致绝大部分发现并确诊的病友都选择了手术。
(3)随医院和医生的增多,近3年选择主动观察而非手术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也感谢这些敢于超越国内指南,对标欧美指南的专家。
(日本内分泌外科协会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管理工作组的共识声明)
中医院,张宗敏:谈微小癌观察(知名专家)
④结节性质
统计数据包含了未穿刺和已穿刺,通过已穿刺群友数据可以看出,低危PTMC全部都是乳头状癌。
穿刺确诊恶性观察和未穿刺观察的数据,整体几乎没有差别,后面会具体分析。
⑤B超评级
申报统计结果的群友,基本上为4级以上(医院采用其他评级方式或者不评级)
(甲状腺超声报告ACRTI-RADS分级(版)
⑥结节数量
结节发生数量看,57.73%的群友属于多发,42.27%的病友属于单发。多发的比例高于单发。
⑦观察变化数据
统计的名群友中,对于1-2mm变化归纳为测量误差
(1)95.56%的群友没有发现较明显的变化。
(2)1.32%出现3mm以上的增长
(3)0.33%出现5mm以上的增长(其中一人我查阅数据,结节评估为3级,良性概率大)
(4)2.8%竟然缩小了。
统计的名穿刺确诊群友中,对于1-2mm变化归纳为测量误差
(1)94.96%的群友没有发现较明显的变化。
(2)1.55%出现3mm以上的增长
(3)没有人出现5mm以上的增长
(4)3.49%竟然缩小了。(甲状腺乳头状癌是可能变小的...)
⑧观察变化数据
(1)94.29%未提示淋转
(2)3.57%超声提示淋转
(3)另外12名群友无法确定是否转移,该比例人数较少
幸福蝴蝶群随访统计结果进阶分析
①单发,多发结节数据分析
对于结节单发、多发做了分组,分别统计单发组、多发组结节大小。并尝试对于单发,多发作出比较。
数据看到整体分布形态基本接近,差异不大。多发组5-10mm结节发生比例略高。
10mm以上结节“断崖式”(第三个断崖式)下跌,原因可能是目前医生支持的观察尺度大多为10mm,超过10mm的在得不到医生支持观察的前提下,大多都已执行外科手术。
我认为9.9mm和10.1mm并没有本质上差别,这种“一刀切”的标准还不够人性化,期待各位专家对于标准的进一步完善。
②桥本氏甲状腺炎对结节影响
对于桥本氏甲状腺炎进行分组,分别统计正常组、桥本组大小。以评估桥本对结节大小的影响。
从统计结果看,桥本组并未出现结节相对容易生长的情况,比例分布差异不大,桥本的影响不明显。
③怀孕对结节影响
由于统计数据为单次申报,无法跟踪个人整个孕期前后的变化,所以暂时通过已生育,未生育组来进行比对(男人已剔除),合计名女群友,其中未生育68人,已生育人。
整体看,其他组差异不大。
大致可以看出,生育组5-7mm组比例小幅度增加,其他组未出现明显增大的概率出现。(由于未生育的总人数太少,该组数据只能做参考)
(文献学习:妊娠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影响)
④观察年限与结节增大情况(干货)
观察群友最关心的数据就是,观察时间越久结节是否会更容易长大?
由于每个人观察年限不同,分别对:1年内,1-2年,2-3年,3-4年,4-5年,5-6年,6-7年,7-8年,8-9年,10年以上进行分组。
同时再单独增加穿刺组,均为穿刺恶性群友。
对结节增长情况分为:几乎没有变化,出现1-2mm增大,出现2.1-3mm增大,出现3.1-5mm增大,出现5.1-10mm增大,缩小了进行分组。
从统计结果看,无论哪组观察年限,并没有出现随着观察年限的增加,出现明显增大的情况,结节出现3mm以上增大的比例极低,绝大部分似乎处于“静息状态”。根据日本美国观察统计情况,对于1-2mm变化归纳为测量误差。
另外出现了较高比例的缩小,这个是我无法理解的,所以PTMC基本上可以确定,它不光会长大,还会缩小。我认识的病友甚至出现B超可疑恶性,3-4个月后彻底消失的情况。
(Miyauchi教授(日本Kuma医院宫内教授,最早提出甲癌观察的医生)他提出PTMC比较特殊,在进展过程中PTMC确实可能会缩小)(文献学习:甲状腺乳头状癌是可能变小的...)
⑤观察年限与淋转情况
观察的群友第二个最关心的数据就是,观察时间越久是否会出现淋转?
为了排除可能存在的B超误判,分别对全部组和穿刺确诊恶性的群友分别做淋转分析。
同样对每个人观察年限不同,分别对:1年内,1-2年,2-3年,3-4年,4-5年,5-6年,6-7年,7-8年,8-9年,10年以上进行分组。
对淋转情况分为:否,是,我不知道,进行分组。
从统计结果看,全部组和穿刺组,无论哪组观察年限,出现B超显性淋转的比例极低。并没有出现随着观察年限的增加,出现明显淋转概率升高的情况。
(文献学习: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积极监测管理策略的历史)
⑥幸福蝴蝶与日本Kuma观察组数据对比情况
数据对比日本Kuma观察5年组数据,日本kuma只说明未变化比例>70%。定义增大3mm以上为明显增大,以避免B超测量存在的误差情况。
幸福蝴蝶的增大比例6.41%情况和日本kuma数据6.40%竟然几乎一致。淋转情况略高于日本kuma的5年观察组数据。(数据来源:kuma医院的Ito医生论文:《低微分化甲癌的非手术管理》,年发表在《肿瘤学当前观点》期刊上)
⑦幸福蝴蝶与美国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观察组数据对比情况
数据对比美国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观察组数据对比
(美国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通过对位进行积极监测的低危PTC(腺内肿瘤≤1.5厘米)患者以连续超声检查的特定群体研究。名患者中(75.3%)为女性;平均年龄为52(标准差15)岁。在中数为25个月(范围6-月)的积极监测中,名患者中结节直径增大3毫米以上的为的11人(3.78%))幸福蝴蝶组与美国MSK组观察情况看,幸福蝴蝶组几乎没有发生变大的比例95.56%与美国MSK观察组96.22%同样几乎一致,出现3mm以上增大的情况,略高于美国MSK观察组情况。(数据来源:JAMA头颈外科原创论文:状腺乳头状癌积极监测肿瘤体积动力学和博物学研究)
(文献学习:甲状腺癌的自然病史)
⑧总结
幸福蝴蝶群友提供的数据来看,95%以上观察的群友结节并不会发生明显增大以及出现淋转情况。后期出现增大或者淋转再手术干预并不会影响愈后。所以对于低危甲状腺癌来说,观察利大于弊。(文献学习:中国甲状腺癌筛查与流行)(文献学习:甲状腺癌发病率的全球趋势和过度诊断的影响)
同时上面几组数据与国外观察组数据非常接近,可能甲状腺癌受饮食、人种、生活习惯等影响较小,目前也只能等待医学探索其真实发病原因。在很多研究中都有证据证明甲状腺微小癌是可以伴随终生且没有威胁的癌。
日本神户Kuma甲状腺病院院长宫内在采访中提到:
因此,近来我们大力呼吁和推荐——对于大部分PMCT患者,观察、不应即刻手术,这是最好的选择。我们的最新数据显示,PMCT患者手术组和非手术组在预后上并无显著差异,两组患者的预后都很好(没有患者因患甲状腺癌死亡),但手术组有较多的并发症(比如,声带麻痹、甲状腺功能减低、需要长期服用药物等)。另外,我想强调的是,这些手术都是在KumaHospital进行的,我们知道,Kuma医院在甲状腺癌治疗方面有非常丰富的经验,但是即便这样,接受手术的患者也会出现很多并发症,事实就是这样!
括梅奥诊所和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MemorialSloanKetteringCancerCenter)在医院,以及不少指南目前已经建议,不要在无症状的个体中筛查甲状腺癌,并提倡对微小肿瘤进行积极监测而非立即治疗。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曾在《美国医学会杂志》子刊发表研究证明,在甲状腺癌中最常见的乳头状甲状腺癌中,主动监测合理有效。
点击进入留言区
甲友萝卜感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