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的位置和功能
胆囊位于肝脏下面,正常胆囊长约8~12cm,宽3~5cm,容量约为30~60ml。胆囊为一肌性膜性囊,大多数脊椎动物有胆囊,可以贮存和浓缩胆汁,并将胆汁排入十二指肠。
胆囊仅仅是一个胆汁的储存库,它的真正制造厂是在肝脏。肝脏的细胞,能制造胆汁,通过一条条的小胆管,最后汇集成肝胆管,通到胆囊里,胆汁就这样储存起来。当需要时,胆囊一收缩就把胆汁排入十二指肠,帮助消化。
胆汁的成分和作用
胆汁有两个特点,一是苦.因为它含有带苦昧的胆盐;二是颜色深绿,来自胆色素。胆色素是血红细胞破坏后留下来的产物,与消化没有关系。只有胆盐才是消化所必需的。
大家都有经验,含油脂的碗碟,用水洗是洗不净的,为类去油剂使脂肪滴的表面张力降低,成为乳化剂。这时,脂肪分解成脂肪酸和甘油,这两种成分就都能溶于水中了。食物中的脂肪也需要溶于水,才能在肠被身体所吸收利用。
胆盐的作用,就在于使食物中的脂肪乳化,再使胰脂肪酶把脂肪分解。没有胆汁的存在,光有胰脂肪酶,脂肪也是不能被分解、吸收和利用的。凡是胆囊有病或肝脏有病的人,总怕吃油腻。因患者吃了油腻,脂肪吸收不了,常发生腹泻,就是这个道理。
此外,在脂肪中,还有一些维生素溶解其中,如维生素A、D和K等,都是溶解在脂肪中的,只有脂肪吸收得好,这些维生素也才能被吸收利用。肝脏病患者,常常因脂肪吸收不好,而影响到肠对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胆结石的形成
我们胆汁里的胆固醇一般情况下溶解在胆汁酸和磷脂里,就像糖或盐溶解在水里一样,如果浓度太高,其中一部分就会形成结晶,在钙离子的作用下形成结石,逐渐长大变成团块,停留或者堵塞在胆道系统(如胆囊、胆管),影响胆汁的流动,进而形成恶性循环。
胆结石又称胆石症,是指胆道系统包括胆囊或胆管内发生结石的疾病;胆道感染是属于常见的疾病。结石在胆囊内形成后,可刺激胆囊黏膜,不仅可引起胆囊的慢性炎症,而且当结石嵌顿在胆囊颈部或胆囊管后,还可以引起继发感染,导致胆囊的急性炎症。由于结石对胆囊黏膜的慢性刺激,还可能导致胆囊癌的发生。
胆道结石的病因及机制1.胆道感染
胆道感染使结合胆红素变为非结合胆红素,促发胆色素结石的生成。
细菌、虫卵、炎症组织的碎屑可作为结石的核心,形成结石。
胆道感染可致Oddi括约肌痉挛,胆道梗阻,胆汁淤积浓缩,沉淀形成结石。
2.代谢异常
胆汁中的胆盐、胆固醇、卵磷脂的适当比例是维持胆固醇呈溶解状态的必要条件。
当代谢异常,胆固醇浓度升高或胆盐、卵磷脂浓度下降,三者比例失调,胆固醇呈过饱和状态析出形成结石。
预防胆结石,改变不良习惯近年来,胆结石发病率明显上升,我国胆结石的发病率可达7%-10%!且出现了年轻化趋势,这与大家的一些不良生活习惯脱不了干系。
1.喜静少动
有些人运动和体力劳动少,天长日久其胆囊肌的收缩力必然下降,胆汁排空延迟,容易造成胆汁淤积,胆固醇结晶析出,为形成胆结石创造了条件。
2.体质肥胖
平时爱吃高脂肪、高糖类、高胆固醇的饮品或零食,而肥胖是患胆结石的重要基础。
3.不吃早餐
现代许多人不吃早餐,而长期不吃早餐会使胆汁浓度增加,有利于细菌繁殖,容易促进胆结石的形成。如果坚持吃早餐,可促进部分胆汁流出,降低一夜所贮存胆汁的黏稠度,降低患胆结石的危险。
4.餐后零食
当人呈一种蜷曲体位时,腹腔内压增大,胃肠道蠕动受限,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胆汁排泄,饭后久坐影响胆汁酸的重吸收,致胆汁中胆固醇与胆汁酸比例失调,胆固醇易沉积下来。
5.肝硬化者
这与肝硬化病人身体中对雌激素灭活功能降低有关,身体中雌激素灭活功能降低,则雌激素水平较高,加上肝硬化病胆囊收缩功能低下、胆囊排空不畅、胆道静脉曲张、血中胆红素升高等多种因素可造成胆结石。
6.遗传因素
遗传因子在明确胆结石危险性方面显然起着重要作用。胆结石在胆固醇胆石症患者的近亲中更经常发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