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均寿命的增加,高龄甚至超高龄患者的比例逐渐上升,而老年患者的手术风险随着年龄逐渐上升,其中,80岁被认为是是手术难度的分水岭。
现实中,许多高龄患者因担心手术风险太大而选择保守治疗或不治疗,尽管手术治疗可能效果更好,治疗后会拥有更高的生活质量。为解决这种尴尬局面,医院不断提升医疗技术水平。该院普外科主任聂磊认为:“预防、保健、治疗的措施越来越多,手术期的监管能力不断提高,年龄已不再是患者手术的禁忌,高龄患者通过手术治疗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生活质量。”在普外科团队的努力下,多名高龄患者通过手术重获健康。
本文刊登于.4.12《聊城日报·健康周刊》
多例超高龄患者手术成功实施
近日,医院普外科在多学科的通力协作下成功为多名超高龄患者实施了微创手术,为广大惧怕手术治疗的高龄患者带来了福音。
有三个这样的病例:90岁高龄的魏奶奶来院前出现腹痛伴恶心的症状,体温最高达39℃,在他院诊断为急性阑尾炎,且有慢性胆囊炎病史,但因年纪大、手术风险高而被拒绝进行手术。86岁的侯奶奶被右上腹疼痛、恶心、呕吐的症状困扰3年,经医院检查诊断为肝总管结石、胆囊结石伴胆囊炎,但本人对手术治疗心存恐惧,住院期间伴有焦虑情绪。85岁的林奶奶在他院住院治疗5次,每次都是突然出现高热、腹痛、恶心、呕吐症状,医院经完善相关检查明确诊断为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老人还有20多年的高血压病史,医院均给予保守治疗,好转后又反复发作,家属希望能在彻底治疗疾病的同时保住胆囊。
最终,三位高龄患者均在该院普外科成功完成了手术治疗。90岁的魏奶奶接受了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在多学科通力协作下手术顺利完成,术后10天出院;侯奶奶经过悉心照料,克服了手术治疗的心理压力,接受了双镜联合术: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探查取石术+T管引流术,术后1天便可下床行走;林奶奶接受了双镜联合保胆取石术,术前稳定血压及身体各项指标状况,如愿在消除病痛的同时保住了胆囊。
相较于保守治疗与传统手术治疗,普外科团队选择了“腹腔镜”及“双镜联合”的微创技术进行治疗。该术式可以减轻腹部大切口的手术创伤,减少开腹手术诸多并发症的发生。对高龄患者而言,能够促进心肺功能及身体其他各项功能较快恢复、缩短术后住院时间。
然而,腹腔镜手术采用12-14mmHg左右的常规气腹压,对于大多数患者是安全的,而对于80岁以上的高龄患者来说,就容易出现心肺脑血管意外、腹腔间隔室综合症、深静脉血栓、肺不张等并发症。经多学科专家综合分析,手术采用了“低气腹压”技术,虽然增加了手术难度和风险,但减轻了气腹压对高龄患者心、肺、脑功能的影响,为患者术后快速恢复打下了坚实基础。
手术幕后:敢于担责,攻克难关
面对这些不同情况的超高龄患者,无论在手术上还是麻醉上都需要攻克种种难关。过硬的外科技术、强大的综合实力、多学科的紧密协作,成为了治愈高龄患者的必备条件。
提到高龄患者的手术,普外科主任聂磊说:“术前、术中、术后,要考虑很多因素,比如老人器官衰退,手术耐受性差;容易合并多种疾病,常见有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病等;术后恢复慢,容易发生感染、静脉血栓、尿潴留等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在手术前联合内科、麻醉科进行多学科会诊,全面评估,随时掌握老人身体状况,规范地处理并控制内科疾病,如将高血压、高血糖调整到能够耐受手术的范围;其次,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尽可能小创伤、短时间完成手术,术后不能发生出血、消化道漏等并发症;第三,实力强大的精英护理团队是高龄患者良好恢复的有效保障。”得益于医院的技术实力,这些高龄患者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治疗。
除此之外,高龄患者的手术麻醉风险极高,对麻醉医生的要求也很高,医院拒绝为高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对90岁的魏奶奶进行心电图、心脏彩超检查时发现,重要脏器有功能性病变,承受麻醉的能力有限,术中可能发生心脑血管意外,麻醉的风险极高。因此从麻醉计划的制定、方式的选择到手术的实施,均需做好详细、周密的布置。术前复查血气分析显示,魏奶奶手术期极有可能发生呼吸衰竭的风险,麻醉医生及时参与术前准备,联合呼吸内科对病人进行会诊,结合病情对患者采取抗感染、减少呼吸道分泌物、呼吸功能锻炼等措施,以改善呼吸功能,增加手术的耐受性。术中制定完善的麻醉方案和各种应急预案,针对患者病情采取个性化麻醉方案。术后辅以完善的镇痛,有效降低了患者应激反应导致的并发症。可以说,医院麻醉团队凭借雄厚实力,攻克了一道道难关,为超高龄患者的手术提供了坚实的安全保障。
多例超高龄患者手术的成功,不仅是医院多学科协作的结果,更是专家团队综合实力的体现。微创技术的成熟,使广大高龄甚至超高龄患者在创伤极小的情况下获得最佳治疗,让更多高龄患者在解除病痛的同时提高生活质量,以健康的体魄享受美好的晚年生活。
医院
打造标准化、规范化、*事化氛围浓厚*民融合式大型综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