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胆结石”是什么病不需要做科普了,我们生活中总有那么几个生了胆结石而痛得死去活来的朋友。有种说法是,长一个胆结石就可能做手术把整个胆囊切下来!
听起来让人好怕怕。我们该如何避免长胆结石?发现有了结石又该怎么办?
胆囊里的石头从何而来提到胆结石,就得从肝脏分泌胆汁说起。原来,胆汁并不是由胆囊分泌的,而是肝脏的产物。
胆汁中含有很多种成分,比如说水、胆盐、胆固醇、胆色素、磷脂等等。虽然不含有任何消化酶,不能分解任何的食物,但胆汁可以将大块的脂肪乳化为小脂肪滴,对于脂肪的消化十分重要。
然而,肝脏并不是只有吃饭的时候才制造胆汁,而是24小时一刻不停地持续分泌,每天的产量有–毫升。而胆囊的作用就在于存储和浓缩肝脏分泌的产品。
生理情况下,不吃饭的时候,肝脏分泌的胆汁直接进入胆囊浓缩并储存起来以备使用。胆囊就像一个仓库,一旦产品成分的比例不对、过分淤积或者仓库本身出现了问题,胆汁就容易在此形成胆结石。
什么样的人容易得胆结石胆结石的原因可以分为三大类:胆汁成分比例失调、胆汁淤积以及胆囊病变。
1.胆汁成分比例失调
胆汁是由水、胆盐、胆固醇、胆色素组成,正常情况下各个成分配比得当,溶质均处于溶解状态。一些喜食甜食、高脂类食物的朋友容易导致胆汁比例失调,产生胆结石。
此外,妊娠晚期或产后的妇女和血脂异常的患者,其机体的胆固醇代谢异常,造成血胆固醇含量偏高,也容易产生胆结石。
2.胆汁淤积
曾经有报道称,饮食不规律,甚至大量节食和不食早餐者,四个月内有1/3的人会患结石。
如果不吃早饭,肝脏分泌的胆汁从前一天晚饭结束7点钟开始积存,至次日中午12点午饭才开始排放,历经18小时的浓缩,胆汁已经非常浓稠,析出的结晶日复一日逐渐形成结石。
胆结石还与肥胖、动量少有关,适当的运动是保持胃肠动力的必要条件。
高胆固醇和高脂肪饮食的摄入,导致肥胖者血液中和胆汁中的胆固醇含量也明显增高,使胆固醇处于过饱和的状态。因此胆固醇容易析出、沉淀、形成结石。体重超过正常标准15%以上者,患胆结石的可能性比正常人增加5倍。
很多朋友不喜欢外出运动,常有静坐习惯,这就使得胆囊收缩力下降,胆道开口处的括约肌功能失调,胆囊排空延缓、胆汁淤滞,细菌更加易于繁殖。此外,每天不运动,胃口也会变得不好。但运动后立即进食或饭后立即运动,也都是不可取的。
3.胆囊病变
胆囊的慢性炎症将会影响胆囊浓缩、排出胆汁的功能。慢性胆囊炎的患者大多都伴有胆囊结石,俗称“胆石症”,久而久之还有患上胆囊癌的风险。
为了方便理解和记忆,胆结石的高发人群特点可以概括为4F:肥胖(Fat,高胆固醇和高脂肪饮食的摄入)、女性(Female,活动量小,易发胖)、多次生育(Fertility,生育时内分泌环境较复杂)以及40岁(Forty,衰老,体力活动减少)。
从四点着手防治预防胆结石得在饮食、体重、预防基础疾病上下功夫。
首先,饮食要做到有规律:
要养成吃早饭的习惯,中晚餐也要定时进行,让胆囊里的胆汁出纳规律,防止胆汁过分浓缩淤积。
第二,要保证饮食搭配合理:
不能持续大量地摄入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适当地加入一些粗粮,可以改善胆固醇的代谢,预防结石。
经常吃素的朋友要、适当补充卵磷脂(如鸡蛋*)。卵磷脂能够帮助胆盐、胆固醇溶解在水中,如若缺乏,则容易析出形成结石。
第三,坚决控制体重:
保持运动的习惯,远离肥胖特别是腹型肥胖,避免长时保持坐姿。
第四,重视慢性胆囊炎的预防和处理:
如果已经明确具有慢性胆囊炎或胆结石,则要尽快就诊查明诱因,并尽量祛除诱发因素。
定时复诊查B超,留意结石的数量、大小和位置,必要时听从医生的建议,采取治疗措施。
留心腹痛、眼睛发*等胆囊急症,及时就医。
总的来说,在平时生活中做好预防措施,把结石“扼杀在摇篮之中”,才是远离结石的重中之重!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
三生又三世,胆囊与结石如何避免相生相杀---消化病公益科普帖
马医生推荐
1.肾为什么容易长结石?
2.为什么不吃早餐容易得胆结石
3.胆囊结石能用“排石药”吗
4.体检发现胆囊结石,没有症状需不需要处理?
Dr.Kem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