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做了6台胆囊手术,其中竟有两个为胆囊癌!
上周三,做完这六台手术后,医院肝胆外科王宾主任也是连连感叹。其中让他印象最深的,便是一位七十多岁的阿婆。
阿婆已有数十年的胆囊结石胆囊炎病史,因有顾虑一直未能下决心手术。这次终于在家人和医生的劝说下,接受了微创手术。术前阿婆还很淡然,认为只是一个小毛病,这么多年也没事。但在术中便被诊断为“胆囊恶性肿瘤”,马上改行腹腔镜下胆囊癌根治术。
胆囊癌究竟是什么疾病?为什么会如此严重?该如何预防?今天就让王宾医生为我们一一解答。
什么是胆囊癌?
胆囊癌是发生在胆囊上的癌症,这个疾病对大家来说,没有肝癌、肺癌、子宫癌那么熟悉,但这个癌症对患者的健康影响巨大,对患者的寿命影响超过肝癌、肺癌。
胆囊癌本身比绝大多数癌症容易发生转移,而且胆囊癌不容易早期发现,胆囊癌早期没有症状,胆囊癌常伴有胆囊结石、胆囊炎等疾病,早期也容易被胆囊炎的症状掩盖。
胆囊癌有多严重?
很多胆囊癌发现的时候已经失去手术机会。只有10%~30%的胆囊癌患者可行根治性手术。
据文献报道,胆囊癌的5年生存率不足5%,也就是说个胆囊癌患者,确诊后活过超过5年的不足5个。而且即使手术后胆囊癌的生存时间和其他癌症相比,也比较低。
胆囊癌根据生长的位置划分分为腹腔型、肝脏型、肝门型、混合型。
腹腔型肿瘤位于腹腔游离侧,肝脏型肿瘤位于肝脏侧,肝门型肿瘤位于颈部及胆囊管癌,混合型;肿瘤为弥漫性生长。
肿瘤生长的位置不同,对寿命的影响也有一定的差异,但总体来说,对寿命影响都很大。
有学者对例根治性切除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总结,腹腔型患者有一半人没活到48个月,肝脏型有一半人没活到21个月,肝门型有一半人没活到16个月,混合型有一半人没活到11个月。
所以说胆囊癌是预后很不好的肿瘤,所以预防比治疗重要很多。
哪些病症容易引发胆囊癌?
确定的高危因素主要有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胆囊息肉样病变,还有胆囊腺肌症和胆囊癌相关性也很高。
胆囊结石
胆囊结石是一个常见的疾病,胆囊结石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危害:
第一个是引起反复发作的胆道炎症疾病。
第二个就是胆囊结石是胆囊癌的高危因素,约85%的胆囊癌患者合并胆囊结石。
胆囊结石患者患胆囊癌的风险是无胆囊结石人群的13.7倍。而且结石越多、越大,胆囊癌的发生率约高。
所以胆囊结石的病人都可以选择手术,对以下几种情况强烈建议手术:
1、有症状的胆囊结石患者。
2、胆囊充满结石的患者。
3、胆囊多发结石、或胆囊结石直径超过2cm的患者。
4、多次行B超检查胆囊多发泥沙结石的患者。多发结石、且这种病人泥沙结石容易引起胆管炎、胰腺炎疾病。
5胆囊颈部结石的患者,颈部结石容易诱发胆囊急性炎症、且反复摩擦容易诱发肝门型胆囊癌。对于暂时不手术的胆囊结石病人,建议每半年肝胆外科做肝胆B超复查。
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胆囊疾病,一般来说不痛不痒,没有临床症状。
9月、10月在我院B超检查出胆囊息肉的病人就有位之多,但并不是所有的胆囊息肉样病变都是高危胆囊。具有恶变倾向的胆囊息肉有以下特征
(1)直径≥10mm;
(2)合并胆囊结石、胆囊炎;
(3)单发息肉或宽基底无蒂息肉,息肉生长速度快(生长速度3mm/6个月);
(4)腺瘤样息肉。这些情况建议尽早手术治疗,因为在等待的过程中,一旦发生癌变,就追悔莫及。
如果暂时因为其他因素,暂时无法手术,那每3个月一定要复查肝胆B超。
胆囊腺肌症
胆囊腺肌症是胆囊壁黏膜增生性疾病,可分为节段型、基底型和弥漫型。
有经验的B超医师检查时可帮助诊断。胆囊腺肌症存在癌变可能。约6%的胆囊腺肌症患者合并胆囊癌。
当胆囊腺肌症合并胆囊结石或分型为节段型、弥漫型时,还有胆囊壁厚度≥10mm时,其癌变风险显著增高,建议及早手术。
胆囊疾病诊断和治疗
胆囊疾病的诊断,B超检查是主要的检查手段,对胆囊腺肌症、胆囊息肉的诊断,有经验的B超医师更有助于明确是否是高危胆囊。
在医院肝胆外科王宾主任及超声科主任王正平主任的联合推动下开展了胆囊疾病联合门诊,在超声科15号检查室,每隔一周周五上午开诊,由肝胆外科程彬主治医师负责向胆囊疾病患者宣教胆囊疾病知识,由超声科胡正彪副主任医师协助精确评估患者胆囊疾病情况。
得了胆囊结石、胆囊息肉、胆囊腺肌症怎么办?请找医院肝胆外科。
周一上午:杜振武副主任医师门诊;
周二上午:许跃明主任医师门诊;
周三上午:吕云霄副主任医师门诊;
周四全天:程云霄主任医师门诊;
周五上午:王宾主任医师门诊;
周六上午:赵思聪副主任医师门诊;
程彬主治医师胆囊疾病联合门诊每隔一周周五上午(下次时间-11-26)。
詹四维老院长,我们怀念您
第一次见!“猫眼”长在人身上……
急煞宝妈!6月大宝宝牛奶过敏,天天哭闹,怎么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