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结直肠肿瘤发病机制研究发展,内镜筛查的普及,发达国家的结直肠癌发病率已呈下降趋势,且早期结直肠癌肿瘤发现比例高,治疗效果较好。但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广泛的内镜筛查仍不能完全实现,我国近年的结直肠癌发病率仍在逐年上升,早期肿瘤发现率仍不理想。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大多遵循“腺瘤—癌”序列,从癌前病变进展到癌一般需要5~10年的时间,Ⅰ期结直肠癌的5年相对生存率为90%,而发生远处转移的Ⅳ期结直肠癌5年相对生存率仅为14%。所以我们需要重视结直肠癌筛查,让病变基本消失在结直肠息肉腺瘤阶段。那么如何才能提高早期结直肠肿瘤发现率,提高治愈率?今天我们请上海国际医学中心消化内科主任医师郑萍教授作一详细介绍。
(一)
哪些人群需特别重视肠镜检查?
1、具有结直肠癌家族史2、经常大量食用红肉和加工肉类食物3、肥胖人群4、有吸烟、大量饮酒不良嗜好5、有糖尿病病史、精神创伤史慢性病史6、有慢性腹痛、慢性腹泻、慢性便秘、黏液和带血粪便症状7、有炎症性肠病、阑尾炎或阑尾切除病史、慢性胆囊炎或胆囊切除病史(二)
什么时间开始肠镜检查?
有消化道的不适症状,例如腹痛,大便习惯改变出现排便困难、腹泻,便血,食欲下降,体重减轻消医院进行就诊检查。没有消化道不适症状的普通人群,目前建议肠镜的起始筛查年龄为40岁。事实上,结直肠肿瘤癌前病变如息肉,结直肠早期肿瘤一般无明显不适的临床症状。如果年龄超过40岁,即使没有肠道不舒服,建议安排一次肠镜检查。没有消化道症状,有结直肠肿瘤家族史人群,需注意亲属的发病年龄及是否存在家族遗传疾病情况。有明确家族遗传疾病,如典型FAP家系中的高危人群最早从10~11岁开始接受结肠镜筛查;一般肠道家族遗传疾病从18-20岁开始肠镜检查。如果没有明显的家族遗传疾病,起始筛查年龄为40岁或比亲属的发病年龄早10年接受肠镜检查。(三)
有无可替代肠镜进行结直肠肿瘤筛查的手段?
目前临床的粪便隐血检查,肠道肿瘤指标检查,肠道基因检查等可以为我们大规模临床筛查提供一些便利,如果检测阳性,医院进一步行肠镜检查。但即使这些检查是正常的,仍不能完全排除结直肠肿瘤,尤其对于结直肠早期息肉筛查基本没有意义。腹部CT等检查对于肠道小于2cm病灶还是比较难以发现。目前,临床肠镜检查仍是结直肠肿瘤诊断的金标准。(四)
结直肠息肉、早期肿瘤的肠镜下如何治疗?
肠镜下需根据病变大小、形态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目的是可以完整切除病灶。对于很小的病变,1-4mm病变,活检钳可以完全钳除的可以考虑使用活检钳钳除术,也可予圈套切除;对于大于4mm病变,活检钳夹不能一次钳夹咬除的病变,可考虑使用圈套器切除术,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等。(五)
哪些人群需特别重视肠镜检查?
普通人群,第一次肠镜检查正常:无特殊情况可以5年复查一次肠镜。如果再次肠镜检查正常,可至5-10年再次复查肠镜。有结肠息肉摘除,病理检查良性、没有高级别瘤变情况:建议1年左右复查肠镜;有结肠息肉摘除,病理检查出现高级别瘤变、黏膜内癌等情况:建议3-6个月复查肠镜。结直肠肿瘤外科手术后无特殊症状者:如术前肠镜未完成全结肠检查,建议术后3-6个月行肠镜检查。如果术前完成全结肠镜检查,术后1年内行肠镜检查;如果复查正常3年内复查;然后5年1次。有异常情况按照主治随访医生建议进行相关检查。有明确肠道家族遗传疾病史的人群:需结合自身情况根据主治随访医生建议进行复查随访。专家介绍
郑萍主任医师教授
上海国际医学中心
消化内科主任兼内镜中心主任
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常委
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消化化内镜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会炎症性肠病学组委员
上海市抗癌协会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常委
炎症性肠病的发病机制、胃肠道肿瘤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在治疗疑难/危重的消化疾病有着丰富的经验,特别是在炎症性肠病和胃肠道早癌方面有着独到的造诣。
年毕业于东南大学医学院;年师从于上海交通大学(原上海第二医学院)江绍基院士;攻读研究生。留校后在医院担任消化科副主任;年被引进交通医院担任消化科常务副主任,内镜中心主任;年被引进至医院担任消化医学部常务副主任、内镜中心主任、主管普外科、消化科和内镜室工作。年曾赴医院研修一年,主攻消化道疾病内镜下诊断与治疗,年再次医院内镜中心,作为客座学者为期三个月学习交流。
-
素材来源:消化内科郑萍
编辑:潘锋
审稿:蒲欣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