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当归龙荟丸,出自《丹溪心法》卷四。具有宣通血气,调顺阴阳,泻火通便的功效。主治肝胆实火,头痛而赤,目赤晕眩,胸胁疼痛,惊悸抽搐,甚则躁扰狂越,便秘尿赤,或肝火犯肺之咳嗽。临床上用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胆道蛔虫病、胆石症、胆囊炎、高血压病、精神分裂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习惯性便秘、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病症。
方歌当归龙荟用四*龙胆芦荟木麝香黑栀青黛姜汤下一切肝火尽能攘
组成当归、龙胆草、大栀子、*连、*柏、*芩各一两(各30g),芦荟、青黛、大*各半两(各15g),木香一分(0.3g),麝香半钱,别研(1.5g)。
用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小豆大,小儿如麻子大。生姜汤下,每服二十丸。现代用法: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功效宣通血气,调顺阴阳,清泻肝胆实火,通便
主治肝胆实火,头晕目眩,神志不宁,甚则惊悸抽搐,谵语发狂,或胸腹胀痛,大便秘结,小便赤涩,舌红苔*、脉弦数。
方解
肝经气火上逆所表现的证候。多因情志不遂、肝郁化火,或热邪内犯等引起。临床表现为头晕胀痛、面红目赤、口苦口干、急躁易怒、不眠或恶梦纷纭、胁肋灼痛、便秘尿*、耳鸣如潮或耳内肿痛流脓、吐血衄血、舌红苔*、脉弦数。肝火上炎证,一般以肝胆经循行部位的头、目、耳、胁表现的实火炽盛为特征。火性炎上,肝火上攻头目,故头晕胀痛、面红目赤;肝热传胆,胆热上行,见耳鸣如潮、耳道红肿热痛,胆气上溢则口苦;火热伤津,见口干、便秘尿*;肝失条达,见急躁易怒;火扰心神,以致失眠、多梦;肝火内炽,气血壅滞肝络,则胁肋部灼热疼痛;火热迫血妄行可致出血。舌红苔*、脉弦数,为肝经实火炽盛之象。治宜清泻肝火。
方中龙胆草、芦荟泻肝胆实火为主药;栀子、*芩、*莲、*柏泻三焦之实热,大*泻火通便辅药;火旺则易伤阴血,故以当归养血为佐;热盛则气滞窍闭,故用木香、麝香行气开窍为使。诸药合用,共奏清泻肝胆实火之效。
本方以面红耳赤、眩晕头痛、尿赤便秘、舌红苔*、脉弦数为辨证要点。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性病*性肝炎、胆道蛔虫症、胆石症、胆囊炎、高血压病、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精神分裂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习惯性便秘、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病症。
加减用药
如见胁痛目赤者,加菊花,柴胡明目疏肝;小便短涩刺痛者,加木通、生地*清热养阴;肝火旺盛的高血压者,加天麻、钩藤平肝熄风等。
禁忌本方药多苦寒,易伤脾胃,应中病即止,胃寒患者及孕妇忌用。
同名方及附方
《丹溪心法》当归龙荟丸有两方,一方即本方,另一方即本方加川芎、柴胡构成。功效、主治与本方基本相同。
龙脑丸(《宣明论方》)即本方加青黛构成。功效、主治与本方同。
方论选录
《医学汇函》:“当归龙荟丸:泻肝火盛之要药,因内有湿热,两胁痛甚,伐肝木力气。”
《朱丹溪医学全书》:“当归龙荟丸:蜜丸,治胁痛行痰;曲丸,降肝火,行迟,治杂证。”
《证治汇补》:“当归龙荟丸:泻肝火痛。”
《陈修园医学全书》:“当归龙荟丸:治肝经实火,大便秘结,小便涩滞,或胸膈疼痛,阴囊肿胀。凡属肝经实火,皆宜用之。”
《医方考》:“《经》曰:狂言为失志;又曰:肾藏志。如斯言之,则肾亦火矣。此一水不胜五火之谓也。故用*连以泻心,用*芩以泻肺,青黛、龙胆、芦荟以泻肝,大*以泻脾,*柏以泻肾。所以亟亟以泻五脏之火者,几于无水,故泻火以存水耳1用当归者,养五脏之阴于亢火之时,用木香、麝香者,利五脏之气于克伐之际也。咳嗽而两肋痛,多怒,脉弦者,病原于肝也。肝者将*之官,气常有余,气有余便是火,故宣泻之。是方也,芩、连、栀、柏、草龙、青黛、大*、皆能泻火,而未必入肝:肝气臊,诸药得芦荟、麝香之臊,同气相求,可以入肝而平肝矣。然肝木为生火之本,而诸脏之火不无相扇,诸药虽因芦荟、麝香之引而入肝,然其性各有所属,则能兼五火而治之矣。用当归为君者,以其能和五脏之阴,以木香为佐者,以其能行诸药之滞也。”
《医方集解》:“此足厥阴、手足少阳药也。肝木为生火之本,肝火盛则诸经之火相因而起,为病不止一端矣。故以龙胆、青黛直入本经而折之;而以大*、芩、连、栀、柏通平上下三焦之火也。芦荟大苦大寒,气臊入肝,能引诸药同入厥阴,先平其甚者,而诸经之火无不渐平矣。诸药苦寒已甚,当归辛温,能入厥阴,和血而补阴,故以为君。少加木香、麝香者,取其行气通窍也。”
医案精选
谢启舜治胆道疾病案(选自《中医杂志》.3)
嵇某某,男,30岁,工人,门诊号。年7月6日因上腹剧痛来诊。
患者于年10月因原发性胆总管结石,阻塞性*疸,医院手术取出泥沙样结石,作胆囊切除。半年后,右上腹时有疼痛,逐渐增剧,并伴有发热、呕吐。年春节后,每个月发作5、6次,每次必来院急诊治疗。年7月6日因右上腹剧痛,放射至右背部,畏寒、发热、恶心而来院急诊。体温40℃,巩膜无*染,心肺正常,腹平坦,右上腹有一纵形切口疤痕,有压痛,无肌卫,无反跳痛。血白细胞/立方毫米,中性82%,淋巴18%。A型超声波示肝上界在6肋间,剑突下2厘米,肋下1厘米,微小波1~2级;脾在肋下(侧卧位)1.5厘米,诊断为复发性胆总管炎、术后残余结石。收入观察室后给予解痉、镇痛、抗感染、输液、维生素等处理。
年7月8日中医会诊:患者体温已降至38℃,大便得解,能进稀粥少许,而右上腹阵痛未止,舌质红裂、苔白,脉象滑数。
证属湿热淤结,肝胆气滞郁阻,给予当归龙荟丸15粒,温开水送服,1日3次,患者服药后,次日即退热,右上腹疼痛消失,局部无压痛,血白细胞/立方毫米,中性80%,淋巴20%。带药回家续服,门诊随访。
服药后病无再发,至年10月底停药,共服药克。年5月10日B型超声波检查示胆总管宽约11毫米,胆总管内未见明显增强光团伴声影。年9月4日家访,患者一切正常,已恢复工作。
谢启舜治胆囊炎、胆石症案(选自《中医杂志》.3)
刘某某,女,49岁,工人门诊号。
因上腹疼痛于年4月3日来我院外科门诊。
患者自年上半年起,右上腹反复疼痛,医院行胆囊造影,诊断为胆囊炎、胆石症,建议手术,患者不愿手术。此后右上腹疼痛时有发作,年4月3日因右上腹疼痛向右肩背放射,伴发热、恶心,来我院外科门诊。体温38℃,巩膜不*,心肺正常,腹平坦、软、上腹偏右有局限性压痛,无肌卫和反跳痛,未扪及肿块,肝脾未触及,血压/80毫米汞柱。B型超声波检查示胆囊大小为40×21毫米,胆囊壁毛糙增厚,胆囊内见有增强光团伴声影。诊断为胆囊炎、胆石症。给予庆大霉素、阿托品、-2、柴胡注射液、消炎利胆片、胆酸钠等治疗,病情有所好转。
年5月30日来中医科诊治:诉右上腹疼痛,口苦而干,烦躁易怒,大便不畅。诊脉弦而有力,舌质红,苔薄*。证属湿热郁阻,肝胆气滞化火,治当清泻肝胆湿火。
予当归龙荟丸1日3次,每次15粒,开水送服。服药2天,右上腹痛止,大便畅解,口苦,烦躁好转。连续服药2个月,停药后前症未发。
年8月24日B型超声波复查示:胆囊大小为44×22毫米,囊壁毛糙,囊内未见明显光团伴声影,胆总管未见增宽。
此治肝胆实火之峻剂也。五志过极,皆从火化。上升之气自肝而出,是以肝火之上冲,每可引动诸经之火,方以胆草、芦荟、青黛苦寒直折,清肝经之火;合入*连解*汤,以清诸经之火;大*泻火解*,通府泄热;火郁发之,麝、木二香,疏理气机、调达肝木;当归之用,补肝体以柔肝用也。此方大苦大寒,非形证俱实者,不可轻试。脾胃虚弱者,尤非所宜也。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如照方抄录服药,后果自负。
周爱华